在太原市迎泽区马庄山头村,有一个叫“山头窑址”的地方。挨着僻静的县乡公路,一座砖墙围起的普通宅院映入眼前,黑色的大门两侧,是一幅简单的楹联:传承苏氏琉璃,弘扬山西文化。
细看,楹联琉璃质地,黄底蓝字。黄,是宫廷黄。蓝,是孔雀蓝。
任谁都不会想到,这寂寂乡野处,这黄蓝两色的琉璃背后,却有着绵延了680多年跌宕起伏的家国故事。
故宫专用琉璃瓦
提到琉璃,下意识能想到的便是北京故宫大殿上的瓦当,还有各种盘踞在屋脊上的神兽,在风霜雨雪中,寂然散发出异彩。
“马庄山头苏氏”这六个字,或许对大众而言非常陌生,但是却铭刻在了故宫的琉璃瓦上。
图片丨宫廷琉璃瓦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之一,佛家七宝之一,是独有的国粹艺术。这是将耐火材料做成的素胚烧过后,再在上面施上铅釉,先后两次烧制而成的制品,是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品类。在中国建筑史上,色泽鲜艳的琉璃占有重要位置,各种宫殿、寺庙、楼塔等都有它的身影。
图片丨苏氏制作琉璃的陶范
文献上有记载的山西琉璃,是从北魏时期开始的。到了盛唐时期琉璃技艺更为成熟,经济实力比较好的人家总会在建筑构件上使用琉璃作为装饰,所以才有了“碧瓦朱甍照城郭”的说法。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琉璃技艺更是达到了鼎盛。而苏氏琉璃则是山西三大琉璃世家之一。
关于苏氏琉璃最早的记载大概是在1522年,之前老窑洞拆迁,从地基处发现了一些制作琉璃的陶范,上面刻着“苏”的繁体字。当年山西做琉璃比较出名的有马庄山头的苏家、阳城后则腰的乔家、河津的吕家,还有一个是转战到北京门头沟发展的赵家。
图片丨骆驼队驮着琉璃运往北京
在已故的著名文博大家、建筑学家柴泽俊先生《山西琉璃》一书中写道:“元代赵氏匠师迁往大都之后,明代又有不少琉璃匠师迁居外地,其中太原马庄苏氏迁居北京琉璃渠(西窑),与赵氏之后共同烧制明、清宫殿、陵寝、坛庙等处各种琉璃制品……”。
苏家记载,当年琉璃瓦在马庄做好之后,就有骆驼队驮着运往北京,那浩浩荡荡的场面壮观且热闹。就这样,苏氏琉璃进了宫,鼎盛时期,苏家人直接到京城,专门从事琉璃烧造工作,苏氏琉璃就此走上了辉煌之路。
碧瓦辉煌源东山
历史上,太原东山被森林覆盖,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优质的坩土原料,为琉璃的制作提供了极好的物质条件。遍布山西的庙宇楼堂,都有苏氏匠人的杰作。
苏氏琉璃以美丽的孔雀蓝为主色调,辅以黄、绿等色。“孔雀蓝”分为系列性的“孔雀蓝”、“孔雀绿”、“孔雀紫”统称“苏三彩”,是苏家的一个绝技。
图片丨琉璃黄
苏家烧制出来的琉璃,黄是饱黄的,绿是翠绿的。而这只有用太原东山特有的矿物质原料,才能烧制出苏氏琉璃中独有绚丽色彩,这是苏家数代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不断试验和研究,精益求精最终才确定的釉彩配方。在琉璃的制作中,配制釉彩就是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步骤,也是每个工匠的成名绝技。
图片丨孔雀蓝
2008年,苏氏琉璃制作技艺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太原传统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苏氏琉璃没有因时光的流逝而褪色,没有因发展的坎坷而萎缩,历经数百年风雨传承不衰,为琉璃技艺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苏家还开发了太原紫砂系列产品,用东山上特有的矿料,烧太原人自己的紫砂。
图片丨苏氏紫砂壶
艺人匠心 窑火画笔间的非遗传承
山西是中国琉璃的主产地,琉璃烧造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琉璃艺术之乡,太原苏氏便是其中的代表。
图片丨苏氏琉璃第八代传人苏永军
苏永军,是苏氏琉璃可追溯的第八代传人。
“我家的宫廷黄在明清期间给故宫烧的琉璃瓦颜色非常漂亮,都是用咱们东山的矿物原料,我爷爷讲,那时家里有骆驼队,烧好的琉璃瓦用骆驼送往北京故宫,气势非常大。”说起这些故事,53岁的苏永军满脸自豪。
苏永军依稀记得,当年爷爷苏杰将密不传人的制釉技术传给了嫡传弟子葛原生,兴办了太原郝庄公社琉璃厂,双塔寺山门前的龙壁,就成为爷爷和葛原生那个时代的经典作品。
图片丨苏氏琉璃嫡传弟子葛原生
“琉璃制作是一门综合技艺,要经过备料、成型、素烧、施釉、釉烧等几个阶段。首先就是塑形,这个要求很严苛。”苏永军面对眼前正在塑形的一头狮子说,第一眼要把狮子的面部突出来,两只眼睛必须对称,每个部位的轮廓、纹理要清清楚楚。其次就是素烧,经过1180度高温烧制,成白色坯胎,再上釉色,经过950度的烧制,就成了咱们看到的带颜色的琉璃。
2006年,原本从事运输业的苏永军,卖掉运输车辆,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投资建厂,并跟着爷爷苏杰的亲传弟子葛原生深入学习苏氏琉璃的传统制作技艺。
耳濡目染,加上目标明确、勤奋钻研,苏永军很快掌握了传统苏氏琉璃的核心技术,并参与了孔雀蓝釉的研制。他说,研制孔雀蓝釉的繁复程度,很难用语言表达,费尽了师徒的心力,终于将尘封于历史记忆中的苏氏琉璃精美绝伦地重新呈现。
图片丨孔雀绿
传统与现实的融合与变迁,是所有非遗面临的难题。苏永军针对环保问题,成功地将煤燃料改为电和燃气,解决了琉璃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还将琉璃只用于建材领域拓展到了文创领域,以琉璃艺术制作的书法匾额,把书法家提供的纸质作品包括印章,原汁原味地用琉璃烧制出来。随后,各种琉璃文房用品和摆件相继试制成功,苏氏琉璃实现了产品的转型升级。
1米多高的琉璃狮子、栩栩如生的大型龙壁、光彩夺目的琉璃瓦装饰、小巧玲珑的琉璃摆件儿……所有的琉璃作品惟妙惟肖,悄然安放,每一件作品上,都沉淀了幽悠岁月,凝结了匠心故事。
图片丨苏氏琉璃摆件
2015年,太原市文化局确定苏氏琉璃基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传琉璃烧制技艺传习基地。现在,苏氏琉璃已形成集科研、开发、生产和普及、培训为一体的企业。
向世界展示非遗传奇
2018年,苏永军坚守琉璃制作,转型创新的故事被蓝海云国际制作团队拍摄成短片《苏氏琉璃的传承与创新》。故事在全球传播之后,随即被美联社、彭博社、欧洲新闻台Telefriuli意大利频道等国际媒体报道,在海内外引发热议。Telefriuli电视台制作了特别节目对苏永军的故事进行了深度报道,并邀请到了当地的马赛克艺术家Matelda Borta一同讨论苏氏琉璃在艺术与环境层面的价值,并赞扬了中国政府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倾力扶持。
来自英国的作家Laura Phelps 在看到“苏氏琉璃的传承与创新”专题故事片后,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发表于知名自媒体博客平台Medium上。她在文章中写道:“ 苏永军用了两年的时间,坚持只使用天然矿物成分,经过不断研究,终于完成了孔雀蓝釉的配制。苏永军烧制的墙面琉璃砖颇有野兽派的艺术风格”。
图片丨外媒报道
西班牙的一位多媒体制作人Bruno Mesquita在评论中说道:“一个充满釉面砖艺术的公园一定会使这个工艺引人注目”。来自英国伦敦巴特国家健康服务信托的新生儿重症护理护士Asta Ashley在评论中说道:“这个故事让我大为惊奇!正因为苏式琉璃瓦是如此的精美,所以才会选用它装饰皇宫和寺庙!每块瓷砖都有自己的含义,都是一副绝对令人惊叹的作品”。
图片丨苏氏琉璃摆件
琉璃是历史悠久、极富观赏与建筑价值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在岁月的磨砺与时代的不断变革中焕发出独有的辉煌与光泽。苏氏琉璃的故事在海内外广为传诵,成为艺术家与环境保护主义者共同的推崇。
图片丨苏氏琉璃摆件
今日的苏氏琉璃,在创意中激发文化的内在动力,在创新中迎接时代的革新与市场的浪潮,傲立迎泽,蜚声四海。
—特别说明—
文字:卜小苗
视频:柳丫丫
编辑: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上期精彩:
■ “我的迎泽我的家”向您约稿
■ 沧桑巨变水西门
■ 太原老城 小巷深深知几许
■ 穿越时空的晋商书房——“书业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