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计读史
成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短语。由于成语通俗易懂,表达精练简洁,因此深受老百姓们的欢迎。“有眼不识泰山”就是形容一个人因为马虎而小看了技术高超的人。那么,这个成语中的“泰山”,究竟是指的是现实中的泰山,还是另有所指呢?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见识见识属于这个成语的背景故事吧。
我们平常所说的泰山指的是山东省泰安市的一座高山,此山气势巍峨挺拔、雄伟大气。泰山有着“天下第一山”、“五岳之尊”的美名。
历史上,很多帝王都会选择在泰山昭告天下,并且请求上天赐下福祉,保佑国家风调雨顺。
然而,“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指的却不是山,而是指春秋时期,在木匠鲁班手底下学习木工的一个弟子。
二、鲁班的技艺
传说在春秋时代,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木匠,名叫鲁班。
鲁班原名公输般,因为他是鲁国人,而且“般”与“班”是同音字,所以公输般又叫鲁班。鲁班用他的智慧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工具,比如曲尺、锯子、凿子和伞。这些工具使老百姓们干活省了不少力气。
相传他还发明了一种木头做的鸟。据《墨子·鲁问》记载,这种鸟被鲁班做出来后,在天上飞了三天三夜。
由于比较看重自己的名誉和招牌,鲁班有时要淘汰一些水平不行的学徒。在这些学徒中,有一个名叫泰山的年轻人被鲁班盯上了。
有一天,鲁班发现泰山技艺一般而且进步又不大,认为泰山干不了这一行,泰山也因此遗憾地离开了。
过了几年,鲁班带着手底下的学徒在街上闲逛,突然看到有一个摊位上摆着许多制作精美的家具。鲁班很高兴,他觉得这些家具的制作者肯定是一位高手,就想认识一下。
当这时身边的人认出,做出这些家具的人正是泰山时,鲁班顿时感到很惭愧,同时叹气:“我真的是有眼不识泰山呀。”
随着历史的推进,鲁班和泰山都成了历史书中的人物,但是他们的事迹被总结成了一个成语。“有眼不识泰山”并不是形容一个人无知,而是被一些主观的想法蒙蔽了双眼,从而认识不到眼前的高人。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只要我们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改正缺点,那么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小结:
成语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很多成语都包含了有意思的小故事,比如“水中捞月”,“竭泽而渔”等等,这些成语也往往具备深刻的教育意义。当我们在灵活运用这些成语的时候,不仅给对话添加了文化色彩,也使得说出来的话显得更加简单。不得不说,老祖宗的智慧真让人受用无穷啊。
参考资料:《墨子·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