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
关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今年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着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会议对宏观政策的定调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它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具体举措有哪些?就在上周,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题目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引发各界普遍关注。这篇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全面解读,释放的信号也很明确。
麻辣姐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感觉干货很多、信息量很大,咱们一起来看看。
刘昆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主要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并用“加减乘除”进行了形象解读。
——做好“加法”,坚持“更加积极”的取向。
具体政策包括增加赤字规模,明确释放积极信号,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稳定并提振市场信心;落实减税降费,对冲企业经营困难;扩大政府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通过抗疫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渠道,增加政府投资,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有效支持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加大转移支付,对冲基层“六保”资金需求等。
——做好“乘法”,坚持“提质增效”的发力点。
进一步向内挖潜,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财政资金进一步优化使用结构和方式,聚焦民生以及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集中资金予以精准保障。强化绩效管理,把钱用在刀刃上,防止截留挪用。
——做好“减法”,坚持政府过紧日子。
节用裕民,中央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严控各种一般性支出;地方财政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严控会议差旅等经费,严禁新建、扩建政府性楼堂馆所。
——做好“除法”,坚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隐患。
健全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测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妥善处置地方高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着力防范国内风险与外部输入性风险叠加共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六大举措协同发力,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
刘昆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促进人民生活改善。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六大具体举措上。
——保市场主体,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产业纾困和发展。
具体举措包括: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制度性安排和阶段性政策并举,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困难行业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打造全链条、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落实鼓励创业投资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等。
——把保居民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调整和加快使用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支持企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突出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服务,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
——支持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导资本、资源向战略关键领域聚焦,促进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支持科技创新。加大对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科研攻关的支持力度,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组建国家实验室,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等。
——支持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确保粮食安全。
文中提及的“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大豆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机制,落实扶持生猪生产恢复政策”等制度安排,事关乡村战略发展,也事关千千万万农户和农业生产企业的“钱袋子”。
——做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财力保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力度;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继续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确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兜牢兜实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三保”底线,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中央财政统筹新增赤字、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压减本级支出腾出的财力等渠道,切实加大对地方的财力支持力度,有力保障基层运转。积极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达民生领域。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预算报告值得期待
“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有利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刘昆说。
受疫情冲击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预计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低于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进一步加大,一些地方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存在困难。
面对严峻挑战,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为加快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一季度,全国累计减税降费7428亿元,其中2020年新政策新增减税降费3182亿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此外,财税部门出台允许企业购置设备税前扣除、免收防疫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费等政策,支持重点物资企业增量扩产,筑牢了抗疫物资保障的“生命线”。
在增加政府投资方面,专项债发行快马加鞭。财政部前期已分两批提前下达2020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元,第三批1万亿元专项债额度目前已下达地方,将在5月底前发行完毕,这些财政资金,将成为撬动社会投资的“千斤顶”。
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一些地方财力有困难咋办?中央财政通过统筹以前年度结转资金、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等方式,加大对基层的财力支持力度。目前已经预拨经常性转移支付700亿元,预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06亿元。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留用比例,带来的新增资金约1100亿元全部留给县级使用,大大增强了地方财政的经费保障能力。
就在本周,全国两会将拉开大幕。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也将如期亮相,提请全国人大审查。面对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的严峻复杂,我国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有为,来应对前所未有挑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