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的国史二十四史的时候,对于很多的大众读者来说,都高深莫测,这宏大的二十四史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为学者们提供服务的工具书。
但我知道,小文的读者当中有很多是历史爱好者,也有很多是古装剧的爱好者。当我们从影视作品或者轻松易读的文学作品里读到了一段历史的时候,不知道大家会不会也像小文一样,很想知道在我们的国史当中,是怎样记录这段历史的。
二十四史当中,大部分包括了本纪、志、表和传四个部分:
1.皇帝的本纪:是以编年体的方式来记载某一个皇帝在位期间的国家大事,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以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大致轮廓,但是这一部分阅读起来非常枯燥,很可能读完之后什么都记不住。
2.志:一般都是历代的典章制度,或者专题的论述,对于没有基础的读者来说,难度比较大。
3. 表的部分是世系表或者年表,对于专业读者是非常方便查阅的,但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读性不高。那么最有可读性的就是列传的部分。
4. 列传:是一个一个的人物传记,是有头有尾的,可读性比较强,普通读者对于二十四史的阅读可以从列传部分入手,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物,从阅读人物故事开始阅读二十四史。如果在同一部史书中,多个列传的阅读,可以把人物和时代关系串联起来,这样可以增加对于历史时代的认识。而当阅读完列传之后,再去读本纪和志的部分,就会完整地还原一个朝代的真实面目。
说了这么多,经过12年辛勤的努力,中华书局古籍整理的工作又有了新的进展,中华书局点校本《梁书》修订本正式出版了。先来看看它的样子。
《梁书》五十六卷,包括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梁王朝自开国至灭亡五十六年的历史,是唯一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 如果大家看过电视剧《琅琊榜》的话,那么那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就取材于梁朝的帝王夺嫡之争。感兴趣的朋友们从《梁书》当中可以找到这个历史时期真正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梁书》当中,是没有志和表两个部分的,只有本纪和列传的部分。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阅读起来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都是非常高的。而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氛围的南朝来说,梁代的文化艺术的鼎盛也都被写进了这部史书当中。 6月26日,中华书局举办了线上的发布会,发布会上,中华书局执行董事徐俊、历史编辑室主任胡珂、《梁书》(修订本)责任编辑李勉做客直播间,为读者朋友们带来《梁书》修订本的消息。小文也做了详细的笔记,现在就把这些关于《梁书》的消息群发给大家——
短短56年的梁代历史,所浓缩出的《梁书》,我们不妨通过一些小小的资料来了解一下它的大致内容: 《梁书》五十六卷,包括帝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是唐朝姚思廉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南朝梁王朝自开国至灭亡五十六年的历史,是唯一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梁王朝是南朝萧齐之后,由萧衍建立的政权。萧衍为南齐宗室疏属,齐末任雍州刺史,乘政局混乱,自襄阳举兵东下,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于齐和帝中兴二年(502)禅代称帝,国号梁。萧衍为高祖武皇帝,在位长达四十八年。太平二年(557),陈霸先禅代称帝,建立陈朝,梁朝灭亡。梁朝前期疆域与南齐略同,北面以淮河与北魏为界,南北对峙,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后,形成鼎足三分局面。梁末疆土丧失大半,只剩长江下游以南的东南一隅之地。《梁书》署名姚思廉撰,实为姚察、姚思廉父子相继编撰而成。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陈书》卷二七、《南史》卷六九有传。历仕梁、陈、隋三朝,在陈朝仕至吏部尚书,领大著作。陈亡入隋,为秘书丞。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作名简,以字行),以父姚察入隋迁关中,遂为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旧唐书》卷七三、《新唐书》卷一〇二有传。姚思廉在陈为扬州主簿,入隋仕至代王侑(即隋恭帝)侍读,在唐为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受到唐太宗的礼遇,官至散骑常侍。姚察于梁朝末年开始协助修撰国史。入陈后历为史官,负责编撰梁史和陈史。隋开皇九年(589),姚察受敕编撰梁陈二代史,未成书而卒,临终令子思廉续成其志。姚思廉大业年间接手补续梁陈二史,后因战乱,亦未成书。唐初修南北朝诸史,姚思廉奉诏撰修梁、陈二史,至贞观十年正月撰成。《梁书》和《陈书》的修撰,历经陈、隋、唐三朝,“更数十岁而后乃成”。如果从陈末姚察负责编撰梁史算起,至唐贞观十年成书,姚思廉父子撰写《梁书》的时间,前后通计有五十余年之久。 现在,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梁书》的前世今生了!
《梁书》是唯一完整传世的记述南朝梁代历史的重要典籍,唐代官修正史之一。在姚察、姚思廉父子撰成《梁书》之前,已经有多种梁史存在,但今都已亡佚,完整传世的梁代史籍,仅有姚思廉《梁书》一种。姚思廉《梁书》主要依据梁朝史官所修国史,“又采谢炅等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对前人相关史著也有吸收,保存大量原始史料。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朝五史”由山东大学王仲荦先生总负责,《梁书》由卢振华先生点校,宋云彬、赵守俨先生先后承担编辑整理,1971年前基本完成点校和编辑工作,1973年出版。点校本以商务印书馆据宋大字本影印的百衲本及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和金陵书局本互校,择善而从,同时亦参校了《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和《资治通鉴考异》等典籍。对前人的校勘成果,则主要采用了张元济、张森楷的两种《梁书校勘记》稿本,以及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等书。点校本比较广泛地参校了各种版本,综合前人著述,对清代以来学者的校勘成果汲取尤多,在标点、分段、校勘订误等方面都有不少创见,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为目前最为通行的整理本。此次修订以商务印书馆据北平图书馆藏宋大字本(阙卷以上海涵芬楼藏元明递修本配补)影印百衲本为底本,以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原北平图书馆宋大字本缩微胶片(原书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著录作宋绍兴间刊明初修补本,已与原书作比对核校)为首要之通校本,以弥补百衲本因描润校改有失古本原貌的不足。作为通校本的,还有《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宋刻宋元明递修本,以及与底本系统不同,在百衲本问世之前较为通行的清武英殿本。鉴于《中华再造善本》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宋刻宋元明递修本有少量阙叶,又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两种)、台北“国家图书馆”、日本静嘉堂文库及内阁文库所藏五种宋刻宋元明递修本作为补充,以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金陵书局本为参校本。
修订工作在原点校本基础上精益求精,遵循《点校本二十四史及修订工作总则》和工作程序,纠正原点校本中的错讹遗漏,统一体例,弥补不足,对原点校本作适当修订和完善。在充分尊重原点校本成果的前提下,清理复核了原点校本的全部校勘记。从“不主一本、择善而从”到以百衲本为底本,增校多种三朝本、批校本,广校他书200余种。点校本原有校勘记762条,修订本校勘记增加到1470条。其中,删去旧校100余条,新增校勘记800余条,改动标点数百处。修订工作并且高度重视古今学者的学术成果,对清代以降尤其是点校本《梁书》出版以来学术界的校勘与研究成果,广泛收集并充分参考和采纳吸收。
而今天,我们普通读者能够有机会阅读,并且可以读懂梁书,能够看到这个全新的版本面世,我们还是要记住它们背后的功臣们的:
修订主持人
景蜀慧,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1991年获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历史系和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方向为汉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与思想学术、中古疾病医药史及南朝史籍文献等。主要代表著作有《魏晋诗人与政治》《中国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等。
修订负责人
赵灿鹏,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宋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与古文献学研究。著有《梁书诸夷传异文比勘》,整理古籍有《皇清经解提要》《苦榴花馆杂记》《汪同尘文集》《五代两宋监本考》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梁朝自开国至灭亡五十六年,留下了怎样的历史?大家熟知的梁武帝、昭明太子在《梁书》中以怎样的面貌出现?还需要读者们自己翻开正史,去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