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被她拉黑了,电话也不接了,从此就形同路人了吗?盲目地发着一条条豪无意义的短消息,间隔越来越长,字数也逐渐寥寥......这简直是在企盼天国的回音,我知道,绝望迟早会到来!可就是忍不住发短信!
如今微信通讯录里的人,大多是感情深厚的网友,不是朋友。人们因此觉得孤独。
短信时代的人们不用被密密麻麻的群聊刷屏,上课时手机短信的震动提示音比下课铃声还要振奋人心。
交友APP和用不完的流量让人有些想念当初永远不够用的短信包月套餐。超出套餐后一毛钱一条短信的计费方式,让学生党们每周都为交话费的事儿头疼。
过去和同学、朋友,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上课说悄悄话、写纸条、发短信,晚上回家还要躲在被窝里抱着手机继续聊,一个月要发上一两百块的短信。
担心一不小心睡着错过重要的人发来的消息,就把手机放在脸上,但又害怕爸妈发现,每次被震动声惊醒,总是既慌张又欣喜。
那时候的人都很简单,认认真真给对方发短信,就是两人交情最好的证明。
短信70个字/140个字的限额一定要写满,删删减减好几遍,跟写作文似的,每个词儿都要精准敲定,所以很多信息看起来都像诗。
在大家用短信交流的年代,回一个“嗯”字都意味深长。
现在,iMessage会提示已读和未读,探探左右一划就能筛选好友表明喜好,微信会显示“对方正在输入”,一个漂亮姑娘在三里屯打开陌陌,手机可能会被震坏。
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随意,许多人都已经忘了等待别人回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很多人小时候的第一部手机是诺基亚,比如2006年上市的5300。诺基亚当时的设计和塞班系统是当年的审美巅峰,手里握着手机,玩着Java游戏,或者聚精会神地用短信聊天,走在路上都是头顶光环自带配乐。
键盘机的兴起催生了一大批盲打技术一流的用户,短信是他们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他们不用看九格拼音键盘。学生时代,是他们肢体最协调的时期,短信来了快速扫一眼,左手塞进抽屉发短信,右手继续写字,一边打字一边用目光锁定流动的监考老师。
打电话有点张扬,书信又太慢,短信是当时主动传递私密信息的重要通信手段。
发短信动员兄弟们放学在校门口搞出有排场的阵仗,花费了校霸不少话费。每条咬牙切齿的短信都被小弟们当作大哥的箴言,一个字也不敢怠慢。
用短信骂人,在盲打速度一流的人眼中,对手是不存在的,敲在手机屏幕上的每个字都足以使他们颅内高潮。
短信时代也催生了很多社会现象,大部分八零后小时候挨打的原因是因为淘气,而恰好赶上短信时代的九零后,为了避开家长的管教,短信交流成了日常,棍棒之下全是半夜躲在被窝里发短信的段子手。
上学时挨的许多次揍,几乎都和手机有关。出卖自己的,不是之前小心翼翼保存起来的短信内容,就是账单记录。
初中最好的朋友小韩关于短信的回忆,大部分都与早恋和挨揍有关。差不多忘了所有前男友,唯独忘不了初中让她“被早恋”的小男孩。
小男孩每天都来找她借手机和他的小女友发短信,最后欠费的是小韩。她也因此成为学校铁栅栏旁家属楼里代充话费的小卖部的熟客:“老板,冲5块钱话费”。
有一天小韩他妈心血来潮去手机营业厅办业务,顺便查了一下她的通讯记录。一连串发给同一个人的短信记录让小韩在夏日清凉的夜晚,初次品尝到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冤屈。
后来小韩跟我说,现在回忆起来,青春之所以珍贵,因为三点:第一,真情可贵;第二,话费贵;第三,去营业厅只充五块钱话费就喊得理直气壮的年龄和日子,已经不会再有了。
当年唯一用诺基亚N97的高中同学,翻盖手机咔嚓咔嚓的开屏声特别响,身边有女生出现的时候,恨不得把手机盖翻上天。
他和隔壁班花的“短信恋”就是old school版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两个人两个教室,他都能听到暗恋女生的心跳声,一道墙隔出的距离感,胜似异地恋。
对方发来的每一个字都让人激动地想哭,抱着手机恨不得当场磕几个响头,一遍又一遍看着短信傻笑。但当时手机只能存几十条短信,内存不够用又舍不得删,就拿个本子按时间顺序一个字一个字的抄下来。
短信时代的爱情,是一边忍耐思念的煎熬,一边按耐住内心的炽热,在手机上打出一句“ i n 55!W ! ”后点击发送,就像寄出一封焦急不安等待回音的书信。
现在网盘、硬盘随时可以备份,手机配置动不动上百G内存,但曾经高纯度的真心和虔诚因信息与资源的泛滥似乎越来越难寻觅。
直到今天许多人还记得,九宫格按下962464这几个不规律的数字意味着“我爱你”。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崛起,让短信时代走向没落,尤其是触屏机的出现,也让编辑短信失去了更加直击人心的质感。“一毛一条”的短信逐渐作为一种式微的通讯工具渐渐被大家遗弃在杂物堆里。
2005年的超级女声总决赛上,短信投票数超过900万条;《两只蝴蝶》《求佛》《秋天不回来》等网络歌曲的彩铃订购短信每天都会在垃圾箱里更新。
而现在......
短信也承载过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遍通讯录,再也找不到可以用短信彻夜长谈的人。
那些年和你一起发过短信的人,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 END ——
更多精彩创意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ID斗服脑”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