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记载,永乐二年我朱氏始祖兄弟五人,自永平府滦州大柳树庄同迁于盐山子札庄。大柳树庄到底在何处?至今是否仍旧还有同宗血脉在那里繁衍生息……,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开始在历史与现实中寻觅着曾经的一丝丝线索。
经查阅清朝嘉庆十四年(1809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及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滦州志》,滦州历史上同时存在两个大柳树庄。一为梅二社大柳树庄(图1-1,图1-2,图1-3),在滦州城西九十里,今唐山市开平区双桥镇大柳树庄,距今滦州古城直线距离约35公里,公路里程约42公里。但在嘉庆十四年版的《滦州志》中,梅二社却未对大柳树庄进行收录。另一为狗儿社大柳树庄(图2-1,图2-2.图2-3),在滦州城西南九十里,今唐山市滦南县安各庄镇大柳树庄,距今滦州古城直线距离约41公里,公路里程约50公里。具体位置信息如图3所示。
图1-1《滦州志》(嘉庆版)
图1-2《滦州志》(光绪版)
图1-3《滦县志》(民国版)
图2-1《滦州志》(嘉庆版)
图2-2《滦州志》(光绪版)
图2-3《滦县志》(民国版)
图3
另外,还有长春社朱家庄(图4),滦州城西一百里;松亮社朱家庄(图5),滦州城西一百一十里;周南社朱家庄(图6),滦州城东三里;康庄屯朱官营(图7),滦州城西九十里;康庄屯朱君寨(图7),滦州城西北九十里。
图4
图5
图6
图7
据明万历《滦州志》记载:“永乐二年编社屯,……始以土民编社,迁民编屯,社四十有一,屯二十有六。所谓“土民编社,迁民编屯”,即靖难之役以前的原住民,包含洪武移民和元末前的土著,其村落被编为社,而永乐移民村落编为屯。滦州于永乐二年编制的社屯非常规范,一直沿用至清末,清嘉庆《滦州志》、光绪《滦州志》及民国《滦县志》均列有各社屯的村庄清单,社、屯名称及数量相一致,但是各社屯所辖村庄数量略有差异。另据《明太祖实录》卷86记载,洪武六年从辽东瑞州迁边民入永平府之滦州,人数不详。
又经查阅1998年12月出版的《开平区志》(第20页),载明开平区大柳树庄建村时代为明永乐二年,该大柳树庄即为梅二社大柳树庄。1983年12月出版的《滦南县地名志》(第221页)记载,滦南县大柳树位于邢洪林公社驻地西南1.5公里处。该村在在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属滦州狗儿社。过去由山西山后陆州移民至此地立庄。因由大柳树一株,故取名大柳树庄,后简称大柳树。
结合以上历史资料来看,在滦州历史上“大柳树庄”是真实存在的,其不同于广泛流传的山西“大槐树”作为集聚地的象征意义。并且两个大柳树庄均隶属于“社”,充分说明大柳树庄之居民应为明朝永乐二年之前的土著居民。因此家谱中所载“永乐二年自永平滦州大柳树庄迁盐”是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据此可推断先祖应为明永乐二年之前的滦州原著居民,大柳树庄也就是我朱氏家族的原居地。
因同时期存在两个“大柳树庄”,先祖到底是从哪个“大柳树庄”迁到盐山,这是我们最为困惑的问题。根据现在所掌握的资料分析,一是光绪版《滦州志》中关于村庄的记载,位于滦州城西一百里左右存在多个以朱姓命名的村庄;二是盐山县韩集镇二郎堂村王氏和刘集村刘氏,均系明永乐二年由永平府滦州大柳树庄迁出;三是两个大柳树庄户口数量存在较大悬殊,且建村时代难以具体考证,虽然两处大柳树庄现已均无朱姓族人,但是唐山开平区大柳树庄周边目前仍有诸多村镇有朱姓族人繁衍生息,也不乏滦州榛子镇朱氏等名门望族。但具体先祖是从哪一个大柳树庄迁到盐山,由于没有查询到更久远的历史记载,目前还难以确认,也期待更多的知情者能够给予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