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如何加强合作应对?
10月21日,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在京召开,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就资本项目可兑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等问题做出解答。
周小川:股票市场还存在“价格双轨制”
周小川此次聚焦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他指出,当前股票市场存在价格“双轨制”的现象,也就是有A股、B股、H股等,其中有一部分上市公司是既在A股又在H股,不同的壳可能实际套的资产内容是一样的,但是价格却又不同。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
在周小川看来,同股不同权存在价格差异可以理解,但同股同权的产品出现比较明显的价差,可能就是因为货币不可兑换、中间没有套利机制等原因造成的,将来必须迈一大步把这些问题解决。
周小川进一步解释,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实际上不意味着100%自由化。全球都有反洗钱、反恐融资,很多金融交易、汇款都受到限制,另外还有一些项目受到管控,比如毒品。即便在正常情况下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也还需要应急管理,IMF对于应急状况下的资本流动也有很多政策规定。他提出,不要把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认为是100%自由化,实际上有很多按照现行体制可以管理的内容。
林毅夫:中国经济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中国政府过去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两种资源,现在提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论断?”林毅夫对此做出了解读。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
林毅夫指出,中国提出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短期的原因,如新冠疫情,国际贸易受到很大冲击。中国作为最大的贸易国,出口将受到很大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小,更多需要靠国内消化。
“中国出口最多的年份在2006年,当时出口贸易占GDP的35.4%,2019年降到GDP的17.4%。”林毅夫分析,下降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经济体量的扩大,二是服务业占比的提升。
林毅夫表示,中国的人均GDP从2006年的2099美元增加到 2019 年的1.03万美元,服务业占比从2006年的41.8%增加到53.6%,经济规模占世界比重从5.3%增加到15.4%,这几个因素解释了下降的原因。
“中国经济要发展,人均GDP要提高,中国经济体量会继续提高。服务业的占比还会继续提高。展望未来,中国的货物出口占GDP 17.4%会向15%、12%靠拢,国内循环的比重会向从82.6%提高到85%、90%靠拢。”林毅夫认为。
林毅夫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比较优势的产业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中国也具有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愿意把比较优势的高科技产品卖给我们,除了极少数的国家。中国会在国际贸易中继续保持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