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这个不定期更新搞笑小视频的姑娘是2016年第一个网红。相比于那些面容光滑、相似度可疑、心比天高,命中却只能在淘宝卖包的网红原教旨者们,papi酱其实属于是另一个种群。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里,papi酱绝不是颜值逆天的那一款,她最多也就算是个不丑的路人姑娘,这样的参照似乎点燃了很多内容创业者的欲念。他们纷纷声称,papi酱类型的小视频就是下一个自媒体热点。仿佛她所做的一切都简易可学。我始终也搞不清楚,在当下这个公号纪元中,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觉得猪真的能飞上天,好像他们与钱就隔着一次点拨与顿悟,我确实不明白这些人哪里来的勇气,觉得自己也可以步papi酱的后尘。
本质上讲,这个姑娘是一个语言天赋异禀的人,一个模仿秀达人,一个标准的表演艺术家。虽然她本人用故作粗陋的视频背景和邻里化的表达方式,故意抹掉这些高高在上的特征。
有些人觉得她没什么了不起,给出了两个搞笑的分析印证自己,首先,她拍摄的视频场景特别粗糙;第二,她所涉及的内容并不“专业”,无非就是紧贴生活热点的搞笑段子集合。这种想法本身就挺搞笑的。这么说吧,以现在的技术条件,你想把视频背景做成曼哈顿都无需费什么劲,papi酱这种时而在客厅,时而在卧室,一会还有她的猫不小心窜入镜头的拍摄方法,不单单只是因陋就简,更多的还是一种策略性考量,这是一种家常化的演绎方式,“代入感”是这类视频成功的关键。如果说,严肃新闻演播间里布置的纽约、东京灯火辉煌的背景板是为了衬托某种威仪,那么papi酱这类诉说情感困惑,吐槽双11剁手的搞笑视频就必须通过散乱的客厅和半旧的饮水机引发亲昵。谁的家里不都是这样的吗?所以,她的策略是,让自己的形象充满烟火气,对于受众来讲,她可能是我们的邻居,可能是一个上班认真下班搞怪的同事,一个一直有点表演天赋的同学,这就是典型的互联网粘性,显然,这种策略非常成功。
本质上讲,她做的就是一种表演艺术,只不过把它包装成了一种远离崇高的去艺术化的状态,这却让很多人只看到了表象的粗糙,就误以为自己也能完成。而从表演内容上来看,很多普通观众都下意识地觉得,这些每段一分钟到三分钟的短视频如此轻松、随意又包袱不断,就像是随口聊天时随便扔了一台摄像机随便记下的一样。但问题在于,表演者做出轻松的样子不代表她创作的过程就真的轻松。那一分钟的视频从写作、筹备到一次次NG和重剪,所需要的时间可能是成百倍于播出时长的。
我们每个人都能自拍录制小视频,都会嘟嘴皱眉剪刀手,这并不证明你可以做成papi酱这样的视频节目。姑且不论幽默感,也不说对于心理恒久热点的画面化叙述能力,就单说她那段上海话、东北话、台湾腔的各种随时倒口,这一点甚至都不是通过训练就能达到的。
看得出来,她是一个在镜头前极具表演欲的人。表演欲是指那种愿意在所谓的“大庭广众”之下,放松呈现各种表情动作的性格。你觉得自己日常性格开朗是一回事,面对镜头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其实是一个小视频泛滥的时代,可能谁都见过无数自认为具有表演天赋的人们,站在镜头前歪歪斜斜,印证着什么叫不堪入目。
前互联网时代,对于偶像的塑造,要故意营造与普通人的距离感,所谓造神;互联网时代,很多网红的自我打造是故意拉近与用户的亲昵感,所谓下凡。后者其实考验更甚,你需要有超越凡人的技能,却又要懂得表演得与他们无异,只展现出比大多数人高出一厘米,而不是对他们形成压迫感。
Papi酱的形象是那种难得的素人演员,有些人会因为颜值过高而天然产生距离感,而另一群又因为过于对不起观众而让人厌烦,papi酱的上镜有着特别家常而没有攻击性的一面。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她的成功都是个人化的成功,没有大规模复制的可能。
不要以为内容创业没有成本。任何事都有成本,有的成本是金钱,有的是才华,有的是颜值,有的甚至必须三位一体。互联网内容创业的低门槛幻想,让很多人误以为成本消失了。
从本质上讲,你们想模仿papi酱,就相当于看到王宝强火了,觉得自己长得也丑,也能吃苦,小时候也练过两下拳脚,所以也可以成为下一个王宝强。这是幻觉,有些人必须要依靠幻觉才能活下去,但问题是,创业是个必须在清醒状态下做的事,你早晚会发现,现实与想象完全不一样。
互联网创业时代,尤其是公号纪元以来,很多人都觉得,一切门槛都消弭掉了,看别人写文章火了,觉得自己也不是文盲啊,所以辞职开个公号也一定可以成功。我看医生做手术也没什么,不就是拿把刀把皮肉都拉开,把瘤子切了,缝上完事吗?你们真觉得这种想法不搞笑吗?
有些分析说视频是未来内容创业的蓝海,下一个波峰,这些都没有错。但问题是海确实是蓝的,但你未必掌握游泳的技能。视频从来都很火,就像文字作品永远都能出现爆款一样。Papi酱的火爆是完全个人化的,她真的不可能代表未来的一个模仿方向。与其模仿papi酱的网红模式,还真不如花个十来万去整整容,好歹后者最起码还能落个在淘宝推广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