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领导都是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组织利益和真相!

  权谋家很多时候表现出很阴暗,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排在首位。因为权谋家坚信,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己没有必要为组织牺牲自己,更多的时候,宁愿毁掉组织也要保全自己。崔光远就是这样的人。

  【出处】《资治通鉴》第220卷 唐纪36

  【原文】丙戌,以前兵部侍郎萧华为魏州防御使。会史思明分军为三,一出邢、洺,一出冀、贝,一自洹水趣魏州。郭子仪奏以崔光远代华,十二月,癸卯,敕以光远领魏州刺吏。史思明乘崔光远初至,引兵大下,光远使将军李处崟拒之。贼势盛,处崟连战不利,还趣城。贼追至城下,扬言曰:“处崟召我来,何为不出!”光远信之,腰斩处崟。处崟,骁将,众所恃,既死,众无斗志,光远脱身走还汴州。丁卯,思明陷魏州,所杀三万人。

  【译文】丙戌(十七日),朝廷任命前兵部侍郎萧华为魏州防御使。这时史思明把军队分为三路:一路出邢州、洺州,一路出冀州、贝州,一路从洹水县进军魏州。郭子仪上奏请求让崔光远代替萧华,十二月癸卯(初五),肃宗下敕书命崔光远兼领魏州刺史。史思明乘崔光远初到魏州之机率兵大举进攻,崔光远派部将李处崟去迎战。由于叛军兵势强盛,李处崟连战失利,还兵退回城中。叛兵追到城下,扬言说:“李处崟召我们前来,为什么不出来呢!”崔光远中了叛军的话,将李处崟腰斩处死。李处崟作战勇敢,深得军心,他死后,军心涣散,崔光远脱身逃回汴州。丁卯(二十九日),史思明攻陷魏州,杀死三万人。

  【解析】

  1、表面上是崔光远中了离间计

  面对彪悍的叛军史思明,崔光远派出悍将李处崟(yin银),但是数战不利之后,很明显魏州成即将被攻克,史思明进入中原的大门即将被打开。恰恰在这个时候,史思明军队一个拙劣的离间计,让崔光远做出错误的决定斩杀了李处崟,自毁长城,最终导致军心涣散。崔光远自己失败逃走。我们都会感叹崔光远的愚蠢,对李处崟的悲催。可是,先别感叹,李处崟悲催,但是崔光远不蠢。

  2、实际上崔光远是找人背黑锅

  但是实际上,我们细细分析下,这个背后问题很多,如果真的李处崟是叛徒,早就引兵入城了,还有,如果真的是叛徒,史思明军队还会在城外大喊大叫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么明显破绽的离间计,也会有人信?其实,这不是崔光远信了,而是他顺水推舟,以这个借口杀了李处崟,这样自己的失败,就有人背黑锅了。也就没有人让他对这次是失败承担责任了。

  3、人性难测所以领导无法分辨

  很多人会说,皇帝是傻子吗,这么简单的推卸责任都看不出来?其实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人心难测,在战争的极端的情况下,这种内奸种事情并不少见,大家宁愿信其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自己的安全。紧急情况下,皇帝自己可能也会把权力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真相第一位。另一方面,人都死了,死无对证,即使你认为崔光远必须承担责任,也找不出证据。

  其实这种事情历史并不少见,后世的明朝袁崇焕被杀,就是崇祯中了后金皇太极的离间计。自毁长城,明朝丢失东北,进而走向灭亡。不过这个袁崇焕的例子和我们上述崔光远的略有不同,崔光远不是为了自己权力安全,而是为了为失败推卸责任。而崇祯是为了权力安全,防止任何可能的隐患,但是客观两者上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而不顾及组织利益,这是权谋家的共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个人利益  个人利益词条  真相  真相词条  放在  放在词条  利益  利益词条  领导  领导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