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个朋友,自创了一套XX项目的课程,准备做知识付费赚钱。
他有一定的粉丝基数,想要将此次课程在朋友圈实现裂变传播,于是做了个海报让我给他看看。
我一看,这哪里是裂变海报啊,就是一个简单涂鸦。
首先是卖点不够,“XX项目快速上手入门”写的很模糊,就不够吸引人。
真正的裂变,首先得给他人具体的结果,呈现出能月入XX或日赚XX的画面感。
换句话说,诱饵要做的足够的精彩,让人光是看到这个海报,就能幻想出一个月后能挣到很多钱。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要注意的小细节,诸如对文案的描述、请大佬背书、如何避免官方那个的封杀等等。
今天就从裂变传播的方面出发,聊一聊具体操作的技巧。
一、裂变传播的骨架基础
要做裂变,首先要符合裂变传播的骨架,主要是四个关键词:诱导、饥饿营销、热点、KOL。
1诱导:
一个极具诱导性的诱饵,应该具有两个特点:低成本与高价值。
低成本是指用户容易得到。
高价值是指用户将裂变海报分享的朋友圈后所能得到的好处。
这个好处,应当是一种及时反馈,并且用真金实银的方式标价出来。
诱饵的价值越大,分享的效果越佳。
2饥饿营销
同时,诱导应该与饥饿营销相联系,给用户营造一种稀缺感与急迫感。
让用户觉得,要是现在不购入这个产品,就失去了天大的好处。
现在结合上述所说的两点,就能够搭起裂变的基本骨架。
现在我们将第一段所说的海报,进行如下的更改:
XX项目价值原价XX元,分享到朋友圈,仅需X元购入;
额外赠送价值上千的同类项目教程。仅限前XX名,先到先得,过时取消。
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额外赠送的教程”就是一个诱饵,因为诱饵用实际价格标出来,就让跟感觉买这个课程很棒很赚。
“仅限前XX名”就类似于饥饿营销,让人感觉这个课程一定要抓紧了。
要是再迟一点,就很快被人抢光了。
3热点
此外,还可以利用名人热点来进行借力,顺势推一波。
比如说,之前刷屏的@微信官方,给我一面国旗,就是借助国庆节的热点,利用大家爱国的心理,强势地推了一波。
4KOL
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与小众的KOL进行挂钩。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绳子绑在白菜上卖白菜价,绑在螃蟹上卖螃蟹的价钱。
可能你的课程确实比较好,讲的比较深透,但是对于任何“好的事物,本身要有很强的“附着力”,才能很容易得到传播。《引爆点》
KOL一般都有自己养好的流量池,他发的每一次动态,都具有一定的圈层效应。
对于粉丝而言,这就是大佬在背书。
粉丝们会想,大佬都在加入这个课程,那肯定是精品,我也赶紧进去抢个名额。
这就容易形成一种跟风效益。
5避免黑天鹅的冲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止黑天鹅效应。
想要持续不断的裂变下去,并且不被封号,有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及时更换二维码,将裂变来的用户导入不同的流量池。
同时,在监管意识到之前及时收手,避免后续封杀所遭受的损失。
这就像是一场游击战,敌我双方你追我赶,你想要突围,就要起的比官方监管早,跑得比官方监管快。
二、裂变传播的逻辑
如果文章写到此处就完了的话,也就与网上讲朋友圈裂变的教程无异了。
但天策姐常常不会止于事物的表面,喜欢在表面的背后,再深挖一层。
网上裂变教程的逻辑,无外乎就是以下三点:
1.如何利用用户的利己心理?(对应诱导与饥饿营销)
2.如何形成羊群效益?(对应热点与意见领袖效益)
3.第二如何规避微信的封号?(对应黑天鹅效应与游击战)
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三点出发,就像一个只有形骸没有魂魄的纸人一样,仍然还是一个花架子。
分享要有价值,裂变才有意义。
圈子里做培训的人,常常为了实现短期裂变,鼓励用户“分享到朋友圈,送价值XX的书籍或教程”。
在早期,这种手段曝光极大,用户也愿意去分享。
但是到了后来,用这种方法的人越来越多,用户也逐渐开始麻木,分享的效果也越来越不尽人意。
不仅如此,随着官方打击的加大,原先玩诱导性裂变的几乎都做不下去。
不仅仅是裂变,包括其他免费引流的方式,诸如贴吧引流、qq引流、微信群引流等,也越来越难做。
为什么官方不喜欢用户从自己的流量池中捞鱼?
因为官方的流量池,也是砸钱砸力地培养起来的,费了那么多心思,不可能会心甘情愿让利给羊毛党。
所以市面上大多数的引流方式,无论它怎么讲,都逃不脱如何规避官方封禁这一说。
想要真正做到规避封禁,也只有两种办法。
第一种是付费引流,俗称投广告;
第二种是提供货真价实的东西,在平台上输出好文章。
但是,这两种方式对于一般人而言,都有难度。一是没有精力写出好文,二是不愿意投入广告。
所以市面上也顺势涌出一批偏门的引流技巧,包装成暴力的引流方法来收割韭菜。
但实际上这些东西,见光就死,深受平台打压,根本无法长期做下去。
就算短期结果很暴力,但因为引来的是泛粉,后期变现艰难,还不得不每天就得悬着脑袋过日子。
这就让裂变传播成为一件拼运气的事,你的反应能比官方快,你就是别人眼中所谓的“大神。”
三、裂变传播的内在灵魂
但是,真正有效的裂变并不是速朽的,而是能够提供长期进入的流量。
对于用户而言,每一次分享都是自我的标签。
如果没有给予用户真正分享的意愿,任何裂变方式都很难做到常青。
哪怕事后以福利教程进行弥补,也难以用户在朋友圈形象的损失。
在现代社会的认知里面,一个人的朋友圈是可以定位这个人的。
微博,微信上各种鸡汤的盛行,也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
从一个人的朋友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什么样子。
你发的每一条朋友圈对于他人而言,都可能承载着羡慕嫉妒恨的负能量。
不少人会将朋友圈与人性进行挂钩,从你发的动态之中,把你定位成知性青年,普通农民工,晒娃大妈,苦逼青年......
因此,对于一个在乎自己社交形象的人而言,每一条朋友圈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只有小心翼翼才可能不会刺激到现代人的玻璃心。
裂变传播如果只是为了扩大圈子,而不考虑用户的整体感受,那么破圈的机会也很难。
更别说营销广告了——
发布后的下一秒,就将你屏蔽,让之后的裂变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让用户在在朋友圈分享抢票、抢优惠券链接,必须保证自己的内容具有足够的诱惑性。
否则的话,用户就很可能不会帮你。
四、裂变传播的正向价值
网上将技巧鼓吹的天花乱坠的教程,更多的却像是一场自我陶醉的癫狂——
只一厢情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却从不告诉你,这些东西往往经不住推敲。
这样的套路数不胜数,诸如国庆节期间,利用最火电影资源进行裂变的海报。
加来的流量虽多,但也不得不提心吊胆,随时等候着官方的反杀。
一旦被封杀,就不得不换平台重新进行,直到这样的方法被大多数人玩死。
这些偏门捞的项目,玩的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内容搬运+套路术语规避封号。
想要实现病毒式裂变传播,真正要做的,是给用户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展示用户的独特性,让他们的分享得到好处。
现在就拿前段时间,@微信官方,给我一面国旗来举例。
国庆节期间,朋友圈风靡了一股热潮,据说只要@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就能给我们的头像,加上一面小红旗。
这部热潮开始的时候,朋友圈还是一规规矩矩的战队:
@微信官方,给我一面国旗,
@微信官方给我要一面国旗,
@微信官方给我一面国旗。
.......
鉴于此时的阵型比较整齐,此处就不多说.
但是你以为这样就完了,那个太低估人民群众的智慧了。
到了后来,分享的画风突变,变得越来越诡异,估计微信官方也架不住了。
@微信官方,给我个房子
@微信官方,给我一个女朋友,
@微信官方,请给我一个亿
微信官方真是太难了...
不仅如此,到了最后,原先让官方给国旗的画风,赫然变成了:
@微信官方,别给他们一面红旗...
抛开这一场营销恶臭的属性不谈,为什么大多数人知道这本来就是一场假的活动,还要像羊群一样跟风?
因为他们就是为了来装逼,抖个机灵,刷一刷存在感。
“我知道这是假的,但是我就是想用来装逼。”
“所以,我要@我微信官方,别给他们一面红旗......”
每一次分享,其实是一种社交价值的展现.
好的分享应该能带给用户存在感和归属感,帮助用户塑造朋友圈的正向形象。
要么好玩,要么有趣,要么有深度,三者占其一即可.
如果只是为了达到传播效果的分享,它的寿命,将会是非常的短暂的。
五、裂变传播的辐射效应
真正的裂变应当超越裂变的本分,使整个传播过程具有一定的辐射效力,就像X线一样。
正如在职场工作的人,最赚钱的,永远不是专业能力最强的人,而是人脉资源最广、最能解决问题的人。
能联系到更多的人脉价值,就更能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现实。
网上有很多泛滥的裂变技巧,更像是温室软床里养成的骗局,只这些技巧驯化成条条框框,却不用考虑技巧以外的其他要素。
其中,最核心的便是用户的心智感受。
只有满足人类最为核心的需求,才可能具有长期的传播寿命。
寿命越长的裂变,应当越具有越强的情感共振性。
因此,天策姐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裂变工具,作为一个小小的福利。
这个工具,它是一个装逼神器,符合裂变传播“好玩”的这一点。
你可以在这个工具之中放入自己的二维码,用户觉得有趣,就会加你的微信,以后你想要进行变现,也就会容易许多。
此个工具链接放在天策姐的微信朋友圈之中,需要的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