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便宜不好卖,越贵销量反而越好?这几个经济学一些定律值得你学习!

  便宜不好卖,越贵销量反而越好?这几个经济学一些定律值得你学习!

  我们去买东西的时候,在选择贵的东西和便宜的东西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个?那有的人会说,我当然选择便宜的,当然也有人会说我会选择贵的,我问公司里的同事,鞋店里面有两双皮鞋,看上去鞋子的款式都差不多,一双标价200元,另一双标价一千元,你会选择哪一双呢?那一个女同事就说我会选择贵的那双。贵的可能质量会好一些,贵有贵的理由。

  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早就发现,消费者对于某一种商品的需求程度会因为它的价格越高而变得越受欢迎。也就是说商品的定价越高反而还越畅销,这看上去是不是好像违反了价值规律?应该是商品越贵,买的人就越少,那越便宜的买的人越多对吧?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例子它不是这样的。

  

  比如说手表,功能都是为了看时间,几十块钱的电子表和上万元的这个机械表都能看世界。电子表看的还更准确一些,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会去买上万元的机械表呢?比如说女生买个包、皮鞋、化妆品,或者是做头发做美容,多半也是这样,她们会更倾向于去买自己经济能力范围内价格更高的产品。

  

  像中国人疯狂的去法国意大利去抢购奢侈品,到日本去抢个马桶,做个什么微整形项目,动辄就要花几万元,那为什么?明明我们知道这些商品的利润会有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还会去购买,你仔细想想,你身边的朋友是不是经常也是这样的?

  

  那么这些现象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有的商品把价格拉得很高还反而好卖,而有的商品又做不到?1889年经济学家凡勃伦研究了很多富裕阶层的人,写了一本书叫有闲阶级论。书中它就指出来说,这些有钱人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优越感,往往会去购买价格更昂贵的商品。在有闲阶级论中,他提到了一个汤勺的例子,解释了凡勃伦效应理论的核心。

  这个例子是这样的,在当时一只普通的汤勺售价不过是10到20美分,而一只银制的手工汤勺,它的售价却要达到10到20美元,价格高出了十倍。从功能上来讲,这只银制的汤勺和普通的汤勺功能上没什么区别,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汤勺,但是银制的汤勺销量却非常的好。

  

  那凡勃伦就认为手工银质汤勺之所以能够卖得更贵,是因为它具有艺术上的价值,而不只是功能上的价值,正是因为消费者这种对艺术的追求,加上本身商品的数量又比较少,所以价格就算是很高,大家还是会疯狂的去购买,甚至是把能够买到一把银制的手工汤勺变成一种洋洋得意的心理,获得极大的满足感。

  那么同样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商品也是这样的,比如说像珠宝玉石这些商品本身的制作的材料,他就非常稀少,再加上艺术的加工呈现出来的这种美感,那就显得非常的珍贵,所以就算价格很高,但还是会有人去买。这就是因为人们有一种炫耀性的消费心理,一些有钱人他们需要展示自己的荣誉和声望等等,所以也需要一些物品来凸显他们和普通大众不一样的地位。

  

  比如说在19世纪,上流社会的每一个男士都要有一块好的怀表,一顶帽子等等。现在有钱人也会去买,比如说像买豪车、豪宅来彰显自己的地位,他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考虑的并不是使用价值,而是能够证明自己的身份。比如说我们听到某个人喜欢收藏,我们通常会觉得这个人有品位,也因为他收藏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也会觉得这个人身价不菲。

  正是因为在一定的特定人群中大家都有这样的需求,所以有一些能够彰显他们身份的商品就一直能够保持高的价格。也正因为这些商品的价格它比较稳定,就产生了一种保值增值的作用,所以它有了一种投资的价值。

  但是你可能会说了,这些对我是没有感觉,我是不会去买什么艺术品奢侈品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凡勃伦效应它不完全是一种经济效应,而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这种炫耀性消费也只在一些特定人群当中才有真正的作用。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潜意识当中有一种一分钱一分货的思维,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有一种炫耀性的消费心理,我们的社会角色定位品位都需要一些物品来做佐证,价格高的商品反而让我们在心理上能够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炫耀感,也更能够引起别人的羡慕和赞美。

  

  如今,随着人们的收入不断的增加,互联网的发展也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场景,消费习惯也逐步的从追求数量和质量到了追求品位和格调。现在我们经常都在说消费升级,从本质上来看,消费升级就是人们愿意去购买体验更好,又能够体现自己身份标签的商品,所以能够深层次的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商品就会有更好的销量。

  所以了解了凡勃伦效应以后,我们在做产品设计做规划的时候,就可以多考虑一下这个产品除了功能质量以外能不能为用户提供更高的炫耀值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越好  越好词条  定律  定律词条  销量  销量词条  经济学  经济学词条  反而  反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