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与您意义不止于财富,每种自由都有代价,每种选择都有成本,你能混到什么层次,能获得多大财富,能过上什么样的人生?在我看来基本上有三种成本的排列组合来决定。这三种成本分别是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百度上对这个词的解释是指为了得到某些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文艺的表达就是机会成本,让你知道时间是你最大的敌人,你永远不能贪婪占有全部。
你做选择时候抛出硬币的每一面,你都不知道被掩盖的反面未来的样子。举个例子,目前我自己的事业群有海外投资和理财的金融板块,有海外留学的教育咨询,还有现在你们看到的新媒体文化传媒。而今年我明显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了新媒体部门,而把另外两块业务让合伙人和团队去负责。因为我知道金融和教育属于偏传统业务,抗周期性强,而新媒体的未来想象空间更大,但红利周期很短,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才能在目前已然红海的新媒体赛道里杀出一条血路,博取存活下来的可能性。
但是我仍然感觉非常焦虑。朋友说你现在新媒体领域收入这么好,有什么可焦虑的?我苦笑说,没错,我们这一块收入确实还算可观,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四处都是风口,如果我把时间投入到其他业务上,说不定能赚更多钱。当您意识到做任何事都能赚到钱的时候,选择不做什么才是对一个人智慧真正的考验。也许你当下觉得自己很牛,等一两年过后回过头来,发现一不小心错过风口,少赚几个亿,就会骂自己太傻。对于每个人而言,选择的机会越多,就意味着放弃的成本越大,更要命的是你只能做单项选择题,不能多选。
一线城市机会多,但竞争激烈,二三线舒适安逸,但成长空间少。你只能选择一座长居,这个姑娘更漂亮。但那个女孩更聪明。第三个妹子性格好,你也只能选一个结婚,有能力的人看似自由,其实由于机会成本更高而更受限,他们只会更忙,只是他们忙的更高级些。你看看马云就知道了,大佬和大亨们是永远不会退休的,或者只是名义上退休了,其实是退而不休。因为除了机会成本外,还有另一个裹挟他们的成本叫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指由过去的决策造成的,已经产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通俗点说,人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否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金钱时间精力等成为沉没成本。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埋伏着沉没成本的陷阱,小道看了一半发现是垃圾,却又舍不得票钱的电影大道一份积累,但是已经磨合了几年的工作,或者一个累感不爱,但是相处了太久的恋人!这些观念是如此根深蒂固地埋藏在当年的基因里,血液里控制着我们这些年成长思维习惯,让我们做出现在客观上已经不合理的选择!
我们现在的决定其实都被过去绑架着,我们之前的思维模式和对世界的认知,就像一个思维的牢笼,形成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于是鸡汤文和心灵导师们教会我们要断舍离,只有放下才能真正拥有。但问题是没有分辨力的断舍离不是智慧,而是粗暴。如何判断哪些该留该珍惜,哪些该割腕止损重新出发,我的想法是,走过的路,吃过的苦,圈好的地,博得的好名声,认识的关系,积累的资产等等,只要不是处于活跃的发展态,都是我们该抛弃的,不要让我们拥有的过去,绑架我们的未来。
我现在特别有感触,你做事情的边际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你的未来是一无所有,还是财富自由?互联网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土地上蓬勃发展?除了咱们踏实勤奋热爱工作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够大,一个APP做出来服务1万人的成本和服务100万人的成本是差不多的,而且规模越大,收入越高,但边际成本趋向于零,所有的新增收入等于净利润太有魅力了。靠贩卖时间和劳动作为唯一收入来源的,就属于边际成本的最底层。
今天有活干就有收入,明天没活干就要吃土。你今天做的劳力无法裨益明天的自己。如果单纯的勤劳就能致富,富士康的工人应该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了。换句话说,如果你能把投入一份时间精力的产品卖出更多份,那就是做着边际成本递减的事。规模越大,你需要多投入的精力越少,而你的收入越高。比如传统的出版,比如当今的互联网,一直都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问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有没有对未来产生持续久远的影响?如果没有,我们可能正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哪怕我们每天都看上去忙碌无比,机会成本让我们明白,被我们忽略的可能才是最贵的。沉没成本是我们每一个人终其一生都要修炼的断舍离。边际成本让我们清楚是死在了现在还是活在未来。三个成本合起来就是我们这一生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