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二届运营人年终聚会上发布的《2017运营人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 2017 年,全中国的运营人都在受两个问题的困扰:
一个是相比于隔壁工位的产品和技术,运营人薪资偏低;另一个是运营不缺勤奋,缺成就感。(的新媒体公司)
针对这 2 个长期困扰运营从业者的问题,在 2017 运营人生存现状调研中我们试图去寻找这两个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随着分析一层层的深入,我们发现所有关于运营群体如何拿高薪和获得成就感的问题,最终都具化成了这 5 个运营人可以自行做决策的问题。
1) 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2) 要逃离北上广吗?
3) 去哪个行业做运营?
4) 应该争取多高的薪水?
5) 是否要加班?
更加让人兴奋的是,所有的这些问题我们都从调研数据的分析中找到了相应的规律。结合这些规律,我为运营人的 2018 总结出了这 5 点生存法则。
选择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到大公司是做螺丝钉,学不到东西;到小公司是万能砖,虽然累但锻炼人,可真实情况是这样嘛?
在数据中我们发现公司规模和运营成长满意度、薪资呈正相关,那些规模 500 人以上的公司不仅给员工带来更高的收益,也给员工带来更高的成长满意度,而那些低成长满意度的员工往往都在中小企业。
目前市面上推崇一种跟螺丝钉形状特别像的 “T”型人才,他们不仅知识面广,而且有着自己的专长。
比如我们有一位学员在链家网做企业内部公众号运营,这是一份极其普通的支持工作,她没有 KPI 的压力,只要按时发文就好。她是一颗非常典型的存在感极低的大企业螺丝钉。
不过从 11 月在运营社学习完之后,她变得每天都很欢乐。为什么呢?因为她学会了起标题和排版,把公众号的图文阅读量提升了 3 倍,而且现在同事起标题时都会优先想到找她帮忙,她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成长法则 1:不管是在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在 2018 年都要努力的成为一枚锋利的螺丝钉,在某个垂直某领域培养出自己的特长和案例。
要逃离北上广吗?
“逃离北上广”这个话题,跟春运一样,每到岁末年初都得掀起一片热潮,各位小伙伴你们今年有逃离的计划嘛?
如果你是运营新人,可以先看看这组数据再决定是否收拾行囊逃离。由于北上广深的互联网企业发展较好,对于新人来说在这些超一线城市运营起薪还是最高的,同时给运营从业者带来的成长满意度平均来说也是最高的。
坦白讲我不太建议混迹不满 3 年或者还未习得一技之长的运营受了一点委屈就想逃离北上广。一线城市除了压力和房价,其实还是我们这些不拼爹的人最好的成长环境。
这里有更优质的视野和机会,类似运营人年终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从目前来看 3 年内是挺难落到二线城市的。
北上广并非不相信眼泪,而是流泪的人太多。
刚毕业那会,我跟朋友 3 个人睡一张床,也非常想回武汉,觉得那边什么都好:有自己熟悉的环境,而且房价低,当时有人问我想在哪发展,我毫不犹豫地说武汉。但是现在如果有人问我想去哪发展,我会说尽量留在上海。别忘了,那些鼓动大家逃离北上的媒体和营销号,至今也还继续留在北上广,他们自己都不逃,我们为什么要逃?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说逃离北上广有什么不好,如果你在一线城市城市学有所成想换个地方发展,或者有不可抗拒的原因想要逃离,我在这里推荐三个城市给你。
第一个城市是杭州。由于阿里的生态覆盖,整体互联网环境已经趋近北上广深。
第二个城市是成都。今年成都在互联网圈特别火,腾讯的全球伙伴大会在成都,锤子的坚果秋季发布会也在成都。不过这座城市的运营成长满意度和薪资分布两极分化,低的很低,高的很高。
第三个城市是武汉。武汉相比起杭州、成都两个城市可能会差一点,不过从数据趋势来看,它在往成都的数据分布形态转移。而且武汉的校园市场大,BAT 等互联网企业在武汉也建有研发基地,总体机会还是有很多的。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个非常奇葩的城市——长沙,这座城市的运营人加班最严重,平均薪资却最低,所以不出意外满意度也最低。
成长法则 2:要钱要成长,首选北上广;退而求其次,推荐武成杭。
去哪个行业做运营?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小红书,一年后跳了槽。如果我现在还留在那儿,股权收益是不敢想象的。为什么它只用短短 4 年就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除了公司团队本身的优秀之外,跨境电商的风口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这证明了行业在我们职业选择中的重要性。
所以,经常有人好奇地问我为什么一毕业就机智地选择到小红书。我也很想说是因为自己眼光好,但真相其实是——我瞎蒙的。
现在回过头看这段经历,我要分享两点经验:第一,尽量选择有增长空间的行业;第二,如果确实看不准,那甭管什么行业,先入坑做运营再说。
不过随着你的经验积累,你会遇到越多越来多的选择和机会,差不多当你有 3 年运营工作经验时,就可以收到来自猎头的骚扰了。那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碰大运,而要去思考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行业了。如果你有自己喜欢的行业那再好不过,如果没有的话,我推荐几个给你供参考选择:
如果你想在 18 年提升自己的薪资,能力强的话可以考虑到电商、金融、教育行业试试,它们的薪资两极分化严重,能力强的人会快速到达薪资金字塔顶端。
如果你能力一般,推荐到工具类产品,它的薪资分布呈橄榄形,平均水平的运营也能拿到不错的收入。
如果你想在 18 年获得高的成长满意度,那么可以到这 5 个运营成长满意度最高的行业,从高到低依次为教育行业、文化娱乐、金融行业、工具产品、旅游行业。
不知道你发现没,我推荐的这些行业绝大部分都不是纯粹的互联网企业,而是传统行业的线上化。正如马云提出的“互联网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随着新零售和 AI 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下零售和传统行业会被搬到线上,紧接着在这些行业就会出现非常多的运营机遇。
成长法则 3:明确自己的定位和需求,选择匹配度最高的行业。
应该争取多高的薪水?
2014 年 10 月,我接到了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非常重要的电话,也是自己花了很大的精力才等到的一个答复——百度人力资源部打来的电话。
差不多 10 分钟的对话,至今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你期望薪资多少?”当时我给了一个非常蠢的回答:
你看着给吧,在北京够生活就好。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在刚开始工作那会是用最低的生活标准去要求工资的。现在回想,这样其实非常不合理。
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入职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之后,会发现原来你要的那份工资不值得你那么努力、那么拼命。按照“不值得定律”,当一个人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所以给自己争取一份高出能力 20% 的薪资,这对自己和公司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因为你会觉得自己值得投入到工作,表现更加卖力,成长满意度会更高,由此公司也收获了一个更有能力的员工。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 12k 和 20k 是运营成长满意度的关键转折点,如果你想让自己每天感觉到很幸福,可以考虑往这两个薪资节点上努力。
如果你现在没拿到这个薪资也别太急,小白运营的工资低是常态,有 69.8% 的运营在 8k 以下。现在拿到 12k 和 20k 的运营人,大多是工作 3 年和 5 年的“老人”,想拿高薪,还需要耐心地成长。
成长法则 4:理想薪资 = 能力 ×(1+20%)
是否要加班?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在网上很火,叫《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作者宣称,加班是对青春最好的投资,不加班的青春没什么意思,加班后成长带来的快乐才是最高级的快乐。个中的是非曲直我们不作评价,只讨论加班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必须告诉大家一个很不幸的消息:加班强度与成长满意度呈正相关,越加班,成长满意度越高。
而且,调查发现,996 的加班强度(从早 9 点干到晚 9 点,每周 6 天)可以给运营人带来更为显著的成长满意度提升;而每周加班一两天、三四天的成长满意度,相比于准时下班的运营从业者来说,虽有提升,但效果并不显著。因此,如果你想通过加班提升满意度,可以考虑按最狠的强度(996)加。
这个结论非常“政治不正确”,但事实如此,我们只是转述。(的新媒体公司)
同时,打算通过 996 换取高成长的同学,还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996 的运营从业者,收入并没有比其他从业者更高。成长,说到底是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啊
成长法则 5:加班能够提升成长满意度,如果想达到最好的成长效果,就按最狠的强度(996)加。
总结
以上就是我们根据 2017 年的数据,通过复盘,为各位提出的 5 点生存法则。那么,站在 2018 年的开端,眺望未来,我们又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哪些思考呢?
先说结论:2018年,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结束,流量越来越贵,在精细化运营的趋势下,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是最接下来 3 年最值钱的岗位。
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网易等互联网流量入口,从 16 年开始纷纷投入亿级流量和现金来做自己的内容生态。这对拥有内容运营能力的小伙伴来说就有了两层机会:
一层是你有着更多的可能入职内容平台成为大企业的员工,另外一层则是你将在企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因为内容是唯一一个还可以低成本精准获客的方式了。
互联网人的“狩猎采集时代”结束了,“农耕时代”开始了。在农耕时代,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通过用户运营运能力尽可能的留住每一个进入产品的用户,放大每一个用户的商业价值,具体来说你需要在 18 年学会搭建数据指标,构建用户模型,制定用户管理策略。
“互联网+”、“新零售”、“人工智能”进一步加快了互联网对各个行业的渗透,运营从业者数量增多,门槛也会越来越高,不同业务形态对技能的诉求也会变的具体。
以前你做运营可能只是一个人随便逛逛,现在则更像是一场正规的马拉松,而且是有准入门槛的马拉松,它会更考验你的学习和成长能力,也会给予你更多可能。
互联网下半场,运营人的时代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