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关注热点新闻的人,你会发现最近又有一家互联网企业出事了,这个企业叫「自如」。这个自如不是手机评测圈的那个王自如,而是从链家走出来的那个 O2O 长期公寓品牌。
很多前往北上广深杭工作的青年往往会选择租一套长租公寓,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在想要通过线下的租房中介找到一个比较靠谱的房源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往往房源全部被类似自如的互联网租房企业签走了)。自如这样的长租公寓品牌装修有标准,设施有保障,同时也提供了相对让人更省心的合租,因而很多在外打工的单身青年都会考虑这样的房源。
然而,这样看似条件优越的租房出了大问题 —— 甲醛等有害气体超标。如果你关注了近期的新闻,那么你肯定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了,阿里一员工在入住杭州一自如房后感觉身体不适,最终因白血病去世,这起事件直接曝出了自如等互联网租房中介背后的内幕。
装修
大家都知道,即使是最好的装修材料也是会释放甲醛的,这是工艺的问题,只要经过了加工处理的装修材料多少是含有且会释放甲醛的,所谓的环保等级只是一个甲醛释放量的问题。
实际上装修材料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不单单是甲醛,还有苯、TVOC 等。医学方面已经证明家装材料释放的气体中甲醛不是引起白血病的元凶,真正造成祸害的是苯。
这一次的事件直接把自如推上了风口浪尖,被曝光出的甲醛超标的自如房越来越多。要知道在室内装修污染气体中甲醛是最容易检测出来的,而自如房连这种通过简易检测都能发现是否超标的气体都没有办法保证合格,更何况本来就很难检测的苯呢?苯超标的后果会比甲醛超标还要严重。
这件事情比较值得推敲的地方在于,稍微有一些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刚装修的房子是不适合直接入住的,装修材料中的甲醛等会逐渐释放,刚装修完的房子要放一段时间才能入住。
但自如似乎不懂这一点,他们的首次入住房基本上都刚刚完成装修,就算这样的房间在经过空气质量处理后能够通过空气检测,但是由于装修材料仍然在释放甲醛等气体,导致住客在之后的几个月中仍然要受到这些气体的毒害。
资本
一般来说,造成甲醛超标数倍的原因有两个,要么装修材料与家具劣质使得甲醛释放量超标,要么装修之后房子的通风时间不够长。
而自如房甲醛超标似乎两个原因都有。
根据网上曝光的甲醛超标的自如房,不单单是装修上可能为了追求速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使用的材料可能也并不能达到自如的规定。他们的家具使用了大量的复合板,有的复合板封边不严,这些都是导致甲醛超标的元凶。
在北上广深杭,稍微中心一些的地方房价都特别高,整房出租价格动不动就喊到了 7000、8000 一个月。这意味着如果自如在收到房源完成装修后,为了让空气质量达标放置两个月通风透气,每套房子自如要损失上万元。
对于自如这样以股东收益为重的企业,他们是这么算的。一套房子放两个月平均损失 12000,500 套房子,那就是六百万,这么一算可就吓人了,只是为了让房子通个风,公司就要少六百万的收益,这怎么能行呢?
于是自如选择给新房直接做一次空气质量处理,反正也不需要多少钱,做完之后住客直接领包入住就行了,这样房子也就不需要闲置两个月。至于装修时工人的工钱,那自然是能少给一天就少给一天,工期压一压也没什么问题。
在这种资本的压榨下,大部分自如房就成了装修存在问题、甲醛等气体严重超标的房子。自如不可能意识不到刚装修好的房子会存在空气质量上的问题,但是面对不止六百万的收益,自如选择和了滴滴一样的事情 —— 赌。
赌什么呢?赌出事的概率。
在上一篇关于滴滴的文章里笔者就已经提到了,如果摆平一个小概率恶性事件带来的成本要低于阻止这类小概率恶性事件的发生,那么资本会选择前者。
自如的这一次事件也是这样,甲醛超标起不了什么大风波,且医学上已经证明甲醛并不会引起白血病,因而自如可以说是基本不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
这一年间出的这么多次事情,其幕后的剧本总是这样的相似,要么监管上存在漏洞、存在执行不严格,要么资本仗着某种地位为所欲为,毫无忌惮。
现在的平台很多都没有担负起他们作为一个平台应该担负起的社会责任,他们只顾着收钱与数钱,丝毫不在乎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触及了这个社会的底线,因为在这样的企业眼里,股东的利益是最大的,钱,成为了一种硬道理,就像滴滴,他们甚至用钱,或者说习惯于用钱,去摆平自己捅出的各种事,要知道滴滴甚至愿意为那些不符合地区要求的司机补贴非法运营被抓产生的罚款,也不愿意去有关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申请运营资质。
互联网业界在这么几年里确实发达了,我们的支付、出行、购物、饮食等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因为互联网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但在大量资本涌入这个行业之后,这个行业也终于开始因为钱而腐烂、变质。
如果当时滴滴空姐案就被罚几十个亿,那么滴滴定不敢放松顺风车业务,最近的乐青女孩一案也就不会发生。这一次的自如事件,自如已经开始了公关,又是发公告,又是发微博,希望树立自己正面的形象。受害者家属已经立案起诉,但似乎自如对这个起诉并不怎么上心,因为他们知道,最终不就是赔偿和罚款吗,这对资本来说,都是小痛小痒。
毕竟再怎么样,他们也不会关门,也不会被罚到倒闭,甚至连被罚到财报难看到没脸见人都是不可能的。
上一次是滴滴的车,这一次是自如的房,下一次,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