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战国策》 齐策一
【案例】邹忌身高八尺多,神采焕发而容貌俊美。一日早晨,他穿戴打扮,看着镜子,问他的妻子:“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哪个更俊美?”他妻子说:“您俊美得很,徐公怎么能赶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出名的美男子,邹忌不大自信,又去问他的妾:“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妾说:“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家中拜访,邹忌跟他坐着闲谈,他又问:“我和徐公哪个更俊美?”客人说:“徐公比不上您。”
第二天,徐公来到邹忌家,邹忌细细打量他,自以为不及徐公美,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晚上他躺在床上细细思量,领悟到:“我的妻子说我俊美,是因为偏爱我;侍妾说我俊美,是因为畏惧我;客人说我俊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啊!”
【解析】做人要诚实,不撒谎。这是我们从小的收到的教育,但是长大之后,就会发现身边说真话的人寥寥无几,我们听到的大多是假话。其实每个人的动机不一样,也就导致了,我们遭受蒙蔽。邹忌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三点原因,做出了最佳的总结:
1、因为善意,不愿意我们听到残酷的真相。
善意的谎言,都是基于这个目的,为了保护我们不受到残酷真相的伤害。比如常见的是得知亲人得了绝症,不忍心让他们感到绝望,从而隐瞒真实的病情。看到朋友的妻子出轨,不忍心告诉朋友,怕他来之不易的婚姻解体。这种善意,让我们对真正的危机缺乏警觉,活在虚幻之中。
2、因为恐惧,怕说出真相遭到我们的报复。
历史上讲真话的打击报复的人很多。这种经验教训深深的印在国人的心理。因为说真话,会触动更多人的利益,让本来潜在运行的规则忽然间被揭开了盖子,犹如掀开华丽锦袍下,包露出虱子。戳破了被掩盖的真相,让人精心伪装的形象崩塌,能不遭受报复?我们摸不清别人对真相的态度,所以不敢说。
3、因为索取,只能用假话来蒙蔽我们认知。
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情况更加常见,因为他们这些人有求于我们的,必然会讨好我们,令我们精神愉悦,获得好感,所以,只会找好听说,让我们自我有了超高的心理预期。这其实是一种蒙蔽,深层次来说是个交易。别人有好听话来交易我们手里的利益。
所以,身边的人充满着这样那样的动机,我们很难识别他们口中话的真假。我们想突破这样的蒙蔽的环境,只能不相信别人说什么。自己加强修养,能够客观的判断自己。也能够理性的判断别人。案例中的邹忌做的就很好,能看出徐公比自己美,这有识人之明。能够认识自己不如人家,说明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