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贾跃亭为梦想窒息之后,腾讯的马化腾也遭遇“梦想”的拷问。
5 月 5 日,微信公众号“乱翻书”发布了一篇文章《腾讯没有梦想》,指出腾讯在管理上的种种弊端。短短两天内,阅读量蹿升至百万+。
之后这两天内,我们能数得出来的互联网大佬、评论人、自媒体人也都相继发声,对梦想、价值观、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展开激烈的交锋。
同样类似这样的文章,比如《“狗日的”腾讯》《吃老本的腾讯,撑不起马化腾的首富光环》,曾经也都刷爆社交网络。
对于这类文章,笔者始终有 2 点疑惑:
1)这些作者,真的有指导大公司战略方向的水平?(我认为没有)
2)既然没有这个水平,为什么这类文章还是层出不穷,而且还影响巨大?
下面,本文将将从流量、成本和破窗效应三方面,先分析第 2 个问题——这类文章为什么层出不穷,而且影响巨大?
为什么大公司总是被骂
这篇刷爆网络的文章,出自公众号「乱翻书」。
如果你去翻这个公众号的历史消息,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作者的文章题材明显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作者写的是生活感悟,比如《这是一个不需要灵魂的时代》,阅读量十分惨淡。
2016 年 5 月,作者开始转型,深刻的意识到了蹭热点可以带来流量,写了一篇《分答就像微信红包,撬动了粉丝经济和人情社会》,阅读量首次破千(分答是 2016 年互联网明星级产品)。
之后,作者开始写关于轻芒阅读、微信读书的相关文章;再到后来,就慢慢的把触角伸向了 BAT 这样的一线公司,阅读量也跟着水涨船高。
「乱翻书」早些文章
这里我们想说明的是,当一个自媒体开始在意数据,它必然会选择自带流量的写作对象(比如大公司)。而唱衰的文章,往往比看好的文章更有话题性。这是大公司屡屡被黑的底层逻辑。
为什么大公司反而是弱势群体?
大公司会反击吗?
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 diss 大公司的文章太多,社交网络覆盖面太广难以彻底删除;另外,出于大公司的格局和气度,他们也不会反击(跟小作者撕逼很丢人好嘛)。
话说回来,即使大公司做出反击,无非就是删个文、道个歉,你也没什么实质性损失,反倒把你变成焦点,为你带来更多的流量。
所以,媒体人通过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发现此举收益大于风险,就会不断地”入局“。
16年凡客创始人黑周杰伦
试想,你黑了一个小公司,文章没人看不说,还有可能被人家偷偷砸玻璃。这么一比较,是不是黑大公司比较划算?
另外,这类文章的制作成本很低。
对于自带流量的公司、名人来说,网上其实已经有相当多的素材了。也就是说,写这类文章的论据十分充足。比如我在搜狗微信搜索:腾讯 。
会跳出相当多有关腾讯的文章,有正面也有负面,如果这个时候我想写一篇 diss 腾讯的文章,那么我只需要搜集腾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了。
然后阅读相关文章,把所有文章中涉及到的问题汇总成一篇文章,再稍加一些自己的观点,一篇潜在“爆文”就这么诞生了。
所以,大公司被骂了不能还嘴,这些挨骂的文章还会积淀下来,成为后人继续黑的素材。在面对小媒体时,公司越大,反而越是弱势群体。
为什么大公司会被越黑越惨?
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角落,一旦出来了小果皮,当没人出来打扫和制止,便会有很多人往里边丢更脏的东西。
为什么大公司老被黑,就是因为自媒体们发现“黑它们不仅可以涨流量,还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就开始变得非常敢干了。就像在一个社群里边,你一直想在里边发广告,发现有人发了而且还没被警告,那你也就跟着发了。
《腾讯没有梦想》的作者是一个给腾讯贴标签的人,我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自媒体会给腾讯贴标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腾讯没有梦想》的作者会继续攻城掠地,在京东、阿里、百度、滴滴等大厂,插上自己胜利的小旗。
要是腾讯把这个人的号封了,会怎么样?
肯定会有很人吐槽腾讯心眼小,吐槽完之后呢,相信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就没有人敢不假思索的随意断章取义的给大公司贴标签了。
最后
如前所述,对自媒体来说,“黑”大公司是一件一本万利的事儿,这没什么可指摘的。
但是,黑人家之前也应该先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黑一黑百度推广莆田系医院之类的事情还可以,黑人家中国首富的管理水平不行,是不是有点搞笑?
举个例子,腾讯有个「赛马机制」,大致是说类似的产品同时有几个团队在做,大家内部竞争,胜者为王。
对此,文章作者评价说:
“我一直觉得赛马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机制,十个项目死了九个半。赛马其实是一种土财主式的资源浪费,平均用力说明你压根没抓到重点,不知道最核心的突破点在哪。”
我就觉得很奇怪,事实就是腾讯用赛马机制做出了微信,做出了王者荣耀,你一个键盘侠,没经过任何实操、验证,用一句“我觉得”就把这个机制给否了,你脸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为了进一步论证观点,作者又打比方,说赛马机制相当于害怕买彩票不中奖,于是就把所有号码全买下来。
这个比喻也是瞎扯淡——创业做产品的收益是可以努力争取的,买彩票蒙大奖的收益是客观固定的(一定是亏),用这种狗屁不通的比喻来证明腾讯的管理制度有问题,除了证明了自己写文章时满脑袋都是浆糊,还能证明什么?
还能证明任正非的话特别对:
“员工不要和我谈战略,谁谈开除谁。”
小编承认,这篇文章的作者比我强,毕竟人家的阅读量都破百万了。但是比我强有啥用?对腾讯(市值排名全球第 5)的公司战略指手画脚,他有没有这个水平?把腾讯交给他,他能管理得比马化腾好?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
1)这类作者的水平不低
但是他们的水平是写作水平,而不是公司管理水平;看他们对 BAT 指点江山,笑笑就好,代入感不要太强。
2)这类文章不是不能看
开阔一下眼界、启发一点思路,没问题。但是,如果真的和文章的作者一样,觉得马化腾格局小、刘炽平没远见,就只有挥舞着键盘的自己最牛逼,那一定是得了失心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