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资治通鉴》第156卷 梁纪12
【原文】九月,癸酉,魏丞相欢表让王爵,不许;请分封邑十万户颁授勋义,从之。
【译文】九月,癸酉(疑误),北魏的丞相高欢上书请求让掉自己的王爵,孝武帝没有允许;高欢又请求将自己封地里的十万户人家作为奖赏,分赏给从信都跟他起义讨伐尔朱氏有功勋的人,孝武帝答应了。
【背景】高欢除掉尔朱家族势力之后,拥立了皇族元修为北魏的孝武帝。高欢成为丞相。
【解析】属下向领导作出请求,这是很常见的职场现象,批准还是不批准,这不是个随心所欲的问题,更是一个君臣博弈的问题,我们通过分析,孝武帝对高欢的两次请求作出分析,让大家体会这种博弈方式:
1、高欢请求让掉自己的王爵,孝武帝没有批准。
高欢拥立皇帝是有巨大功劳的,封有王爵,他自己辞让,无非是基于两个心理。一个是获得虚让的名声。二来是试探皇帝对自己的真心的态度。孝武帝如果批准的话,收回的是虚名,自己没有任何的价值,反而让高欢内心不舒服,“我虚让一下你就当真?你是真的不想给我王觉得名号吧?”尽管孝武帝否定了高欢的申请,其实,恰恰是个好的结果。
中国人面对荣誉和位置,尽管心理不管有多么的想得到,都要谦虚,表面上都要退让。这样被领导强制拒绝,会获得更好的美名。自己不是想追求荣誉,是迫不得已,是领导认可。如果真的顺水推中认可了,虚让的请求,会被记恨。
2、高欢又请求将自己封地里的十万户人家作为奖赏,分赏给从信都跟他起义讨伐尔朱氏有功勋的人,孝武帝答应了。
孝武帝面对高欢要把封地给有功劳的下属,分下去。皇帝如果拒绝,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高欢的土地不会上交,而下属听到因为皇帝不分,导致大家没利益,会集体不满。对自己没好处有损害的事情,自然而然就会同意。当然这背后,也有高欢想收买人心的过程。通过分掉自己的利益,来加强自己一起起义的有功的兄弟。高欢这个行为的背后其实是破换掉了皇帝分化的阴谋。
当初皇帝为什么只奖励了高欢,而没有对和高欢起兵的其他兄弟一起奖励,目的就是想利用这次封赏的机会,让高欢内部的人出现分裂。高欢有十万户的奖励,大家什么都没有,如果高欢是个没有大理想的人,面对得到的十万户,不分出去的话,内部自然就会分裂,对皇帝有利。
3、这段通鉴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是双方心理。就是要考虑请求的真实心理是什么。是真心的想做一些事,还是为了虚让,表达一些态度。这是作为必须识别的。不能只看别人说什么,要理解真实的动机。
其次,是利害计算。就是要考虑这时间事情,如果批准了会不会增加自己的价值,或不是减低对方的价值。如果不批准,会不会触动更多人的利益受损。
最后,是权力斗争。就是如何利用请示这个手段来斗争,有些请示是推卸责任,有些请示是陷阱,有些请示是礼仪需要。而高欢请示分人口给有功的将士,就是拉拢人心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