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交新零售和微商的区别,新零售和微商到底哪里不同

这个看上去并没有那么要紧的问题,显得过于“理论”,过于较真?不见得所有人都关心?是这样吗?不是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我们这个“项目”的“根”和“天花板”,答案有多清晰,有多坚定,我们就能走多远,走多稳。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答案之前先明确几个概念。

我们所指的“微商”是什么,微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不是所有在“朋友圈晒图卖货”的都是微商。我有朋友卖汽车,尽管是4S店,也常常看到他晒的图,“晒活动,晒新车,晒成交……”,可是,他是“微商”吗?显然不是,如果一定要算,我们把他叫做“广义微商”。

这里所说的“微商”更多的指“狭义微商”,当进行这样的划分以后,很显然,你的脑袋里已经浮现了“微商”应该有的样子,毕竟,谁的圈子里没有几个“微商”呢。

无论是“微商”、“社交电商”、“新零售”,要想真正理解这些概念,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生长的土壤及环境,除此之外,我更愿意用“营销学”经典的“4P”理论来理解和解释。

有人觉得经典“4P”理论过时了?其实不然。无论之后延伸出来的“4C”理论,还是现在大家经常提到的:流量、转化、复购、私域流量、公域流量等等,互联网领域的这些概念都可以在4P里寻找答案。在我看来,不过是同一个人因为四季变化,或者说在不同场景下,是在“公司”还是“夜店”?在不同季节和环境下穿的不同外套而已。接下来我们就从:产品(服务)、价格(价格体系、盈利模式)、渠道(流量入口)、促销(复购与留存),这几个方面来说说微商和新零售的区别。

“微商”生长于微信,微信已经不仅仅是一款社交APP,微信更是移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形成了自己的生态。

“微商”是渠道的一种创新,实体商业获取“流量”需要一个“场所”,“微商”把社交关系变成了流量的入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关系,并进行裂变,于是就产生了“私域流量池”,微商就靠私域流量完成了“渠道”的建设。这种“渠道”的创新无疑是高效的。消费者与经营者角色的叠加也提升了商业的效率,加上在“分钱模式”上的优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微商”模式是一种领先的商业模式,即便现在,也在不断的进化。

“微商”项目有两个致命的坎,第一、“复购”,这决定了项目能做多久;产品是否能形成消费者长期有效的复购,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很多微商产品“短命”,其原因就在于此,毕竟靠关系的“人情单”不能长久,能说话的还是产品自己的“产品价值”。

第二、“破圈的势能”,这决定了项目能做多大,也就是说,产品本身是否有突破“熟人圈子”能力和价值,否则就只有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很多微商产品难以走出“私域流量”的边界,究其原因,就在于产品在品质、品牌上缺乏沉淀,所以很难“出圈”,也就只能小打小闹了。

再说说“新零售”,其实这个概念很难下具体的定义,因为“新”原本就是与“旧”和“传统”相对立而言的,“新”的东西久了,也就成了一种常态了,就现在而言,如果要简单下一个定义,“新零售”就是OMO(online merge offline 线上融合线下)就是线上赋能线下,线上融合线下。

离开“产品”去说“营销”就是在耍流氓,离开“产品”说营销往往把营销说成了狭隘的“销售和促销”。4P的第一个P,就是Product产品。所以,“新零售”项目要想做的长久,做出规模,产品本身就是这一粒种子,产品具备突破“私域流量”圈的势能,能走到线下场景去,与线下场景很好的结合,形成商业闭环,这是“新零售”产品应该具备的属性。高品质的产品、高知名度的品牌就是这一属性的特质。

产品能“破圈”,能突破“熟人圈”,才是新零售的根本,能结合线下场景完成销售,才能把市场做得更大。

同时借助好的“分钱模式”,起于“私域流量”而不局限于“私域流量”,既有线上的效率,又能具备扎根线下的能力,模式“轻而不浮”。这就是真正的“新零售”具备的能量。

说清楚概念,才能更好的定位,才能更好的理清关系,不要因为“新零售”与“微商”在模式上有相似性,而混淆彼此。

他们的“种子”不同,“根”也不同,他们必将生长出不同的风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零售  零售词条  社交  社交词条  区别  区别词条  不同  不同词条  哪里  哪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