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享健大概是中国最低调的富豪,如果不是前段时间,何享健在家中遭遇劫持,”被迫”上了热搜,人们或许都不会注意到这位一向低调的富豪。毕竟,何享健上一次公开亮相,已经是2014年的事情了。
根据福布斯数据,这位中国最知名的家电品牌创始人,身价折合约1806亿,他一手打造出的家族产业极其庞大,多达7家上市公司都受他控制。拥有着存在感爆棚的企业,何享健却极少抛头露面。而创业已然50多年的他,有一段十分传奇的创业故事。
带领23位居民,凑齐5000元开始创业
细数中国50年代左右出生的富豪们,大多家境贫寒,都靠白手起家打拼家业,何享健也不例外。
1942年出生的何享健,出生在顺德北僻,当时是全广东生产产值排名倒数的小渔村。何享健家庭条件不好,小学读完就辍学后回家务农。和大多数同村青年一样,何享健后来进场当了学徒,“想学一门手艺讨生活。”
何享健虽然学历不高,但很有责任感,这份责任感延续到日后他成为富豪,慈善捐款达到75亿人民币,是企业家排行第一。
何享健成为街道干部后,发现乡亲们就业困难,就带领了23位居民,每人都以借款方式出资50元,凑齐了5000元创办”北孚塑料生产组”,用来生产要用玻璃瓶和塑料盖。
其实当时这样的生产组,属于灰色地带,随时都有被迫停业的风险。在这样的担忧中,何享健本着带领乡亲们过更好的生活的想法,还是毅然决然的办起了这个小作坊。
最开始,这个小作坊,只有20多平方米,用竹木和沥青纸搭起来,非常简陋。而为了推销瓶盖,何享健常年坐着火车四处奔波。当时他连旅馆都住不起,只能蜷缩在澡堂和车站入睡。而就是这样的努力,换来的也不过是组员们的勉强生存。
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小作坊日后会成为中国最驰名的家电企业的,这个穷得住不起旅馆的男人,日后会成为千亿富豪。
5000变10万,小作坊变大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何享健的推销还是起了作用。在外奔波推销的同时,何享健还会把外面畅销的小商品带回来研究,以供乡亲们研究学习,模仿生产。生产组的订单渐渐多了起来,业务也从生产瓶盖扩展到生产五金件,玻璃瓶等。
到1975年,集资5000元的生产组价值增加到了10万元,生产组也有了一个新名字—顺德县北滘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何享健任厂长。
何享健走南闯北的时候,培养了敏锐的商业嗅觉,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因此,在1980年,已经发展的不错的配件厂开始为某国有电厂生产风扇配件。
这时,何享健意识到,家电行业应该是一个新的机会:“家电是必需品,将来肯定是一个大市场。”打定主意的何享健,立刻决定要入场家电行业。
但当时的何享健,虽然拥有厂房20多万的家底,但身边的乡亲们只会做力气活,缺乏技术。何享健颇有先见之明的注意到了技术的重要性,立刻跑到广州,找一位越秀的国有电器厂的工程师解决技术问题。
当时的国企工程师,根本没有把来自小地方的何享健放在眼里。但耐不住何享健软磨硬泡,也是在这位工程师的帮助下,电风扇的技术问题迎刃而解。
同年,这个小作坊成为了产值上百万,拥有注册商标的家电企业。何享健璀璨的创业一生,这才真正开始。
度过最大危机,打造千亿王国
在何享健的带领下,他的企业顺风顺水的发展着,生产出的电风扇出口到香港等地。而注重技术的何享健并未止步于此,在1985年远赴日本考察学习。也正是在这一年,何享健成立空调设备厂,成为了国内最先开展空调业务的企业。
然而,引入空调线的决策,却给何享健带来了空前的风险。当时的中国,连电风扇都未能普及,何况价格昂贵的空调。斥巨资发展的空调事业遭遇滑铁卢,最严重的时候,何享健要靠员工集资度过难关。这种情况直到1988年才有好转。
更大的危机还在等着何享健。1997年,何享健的企业销售收入大幅下降,最值得骄傲的空调线从行业前三下滑到第七,还被顺德政府要求合并。
在危机之下,何享健说:“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要去突破,要改革!”
为了企业的发展,何享健下放权力,引导企业走向股东,董事会,经营团队”三权分立”的经营模式。在何享健与时俱进,大刀阔斧的改革下,何享健的企业平稳的发展下去,并安全度过了后来的金融危机。
到2012年,这位顺德渔村走出的企业家,又完成了一个创举,没有把千亿家电帝国的经营权交给自己的子女,而是让职业经理人接替,这也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先河。
这也因为何享健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他曾这样说过:”宁可放弃100万利润的生意,也不放弃一个对企业发展有用的人才。”
正是这种传贤不传亲的”不近人情”,让何享健麾下吸纳到了很多人才,他的财富版图不断扩张,而企业的职业代理人也受益不少。到2019年,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作为继任者,已经有了69亿元的身家。
这位低调的富豪,如今已经78岁了。在他的创业经历中,我们能看到他的坚韧,果敢,朴实和野心,他是顺德人的骄傲,也是民营企业家们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