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后、80后成长的年代,大多经历过苦日子,打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能力,在工厂单调枯燥的环境中适应性较好。
而90后生活环境更好,文化程度更高,想法也更多,大多不愿去工厂机械劳动,干累活脏活,也不愿慢慢熬资历。
于是,不少90后宁愿去当外卖小哥,也不愿去工厂。据某外卖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旗下骑手总数达295.2万人,主力便是90后,几乎占据半数。
90后不愿去工厂,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条就是当工人工资不高。据《半月谈》2年前的报道,技术工人在一般企业也就两三千元,坚持干了二三十年的老工人,工资也不过就四五千。
工厂老板不愿意给工人开高工资,重要的原因就是制造业利润薄。
据统计,我国汽车、机床以及家电等制造行业的净利润率超过5%凤毛麟角,超过10%更是寥寥无几。著名企业家李书福曾痛心疾首:“制造业的利润已经比刀片还薄”。
实际上,中国大部分加工制造业仍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底端,赚不到什么钱,丰厚的利润都让品牌商给拿去了。
举个例子,富士康为苹果代工的iPhone每年占总产量的60%至70%,苹果公司的毛利率接近40%,而富士康的利润率却只有个位数的百分点。
同样的生产线,中国代工厂一贴外国大牌后,价格能比自主品牌贵上好几倍。外国大牌拿利润大头,中国代工厂累死累活,利润微薄,如此怎能提高工人待遇?
所以要想破局,加强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才是正道。但想要打响知名度又是何其艰难?过往,必须花费高昂的广告费,做宣传,这是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之重。
令人欣喜的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新契机。比如,有超过1500家企业,加入了拼多多的“新品牌计划”,仅用时1年半,便累计推出定制化产品达4000多款,订单量突破4.6亿单。
在未来5年,新品牌计划还计划扶持100个产业带,带动1万亿销售额。目前,像美妆、家具、家纺等万亿级行业已有不少企业加入新品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