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先腰斩,再七折,2020年的光缆招标为何如此惨烈?

相比2019年,今年的中标份额集中度出现了一定的下滑。2019年,中标厂商为13家,而前四家中标厂商获得总份额就达到了70%。

不过,让业内人士直呼惨烈的是,此次中国移动采购普通光缆产品约374.58万皮长公里(合1.192亿芯公里),相比上年度提升了13%,但各家厂商的平均报价,却比上一年度下降了30%,也就是说,厂商们的供货增加了,但收入下滑了。而据了解,本次集采价格分占比为50%,从最终的中标候选人排名来看,价格是获得份额大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报价中游的烽火通信,直接从去年的第一,下滑到了今年的第五。

同样的一幕在去年就已发生了,2019年的中标价格,只有2018年的50%,当时集采消息一出,业界已一片哗然。作为旁观者都能体会到光通信厂商心在“滴血”的声音。谁想到今年更是在去年地板价的基础上,又打了七折,不知道明年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一直可以打到地下十八层吧。

去年的厂商报价,可以说相当接近,报价最低的相比报价最高的,差距不过11%。但今年,厂商间的价格分歧明显加大,报价最低的相比报价最高的,差距达到了22%。今年中标份额的前四名相当激进,以利润换份额的意图明显,而最终结果也让他们得偿所愿了,前四名的中标份额都超过了10%。

光纤是一种成熟的工业产品,成本随着制造工艺、工厂管理、采购规模和供应链效率等的提升,确实是在逐渐下降的。但制造成本下降的速度,明显不应像雪崩的集采价格一样夸张。很显然,缺乏技术壁垒,入局的企业太多,竞争惨烈形成践踏,才是根本原因。毕竟,报价都是厂家自己报上去的,说大跌眼镜的,也仅限于旁观者,深陷其中的厂商,早已心知肚明。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在过去的十年中,3G部署、4G部署、光纤到户改造,持续大规模地进行着,可以说是光通信厂商的黄金十年,所以几乎所有光通信厂商都在大规模扩产。但2019年起,随着光纤到户和4G建设进入尾声,市场对光通信产品的需求随之下滑,各光通信厂商,宁可少赚钱,也不能眼巴巴地看着产能被浪费掉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商只能流血竞争,最后就是看谁的家底厚,谁的产品线更丰富,以及谁有其它拆东墙补西墙的盈利能力。而最终份额位居前五的厂商,也确实均是综合实力靠前的光纤大厂,且均拥有棒/纤/缆一体化的制造能力。

经过两年的市场洗礼,不知道明年的光纤厂商价格战该怎么打?以及是不是会出现光纤行业大规模的并购重组?

科技无忧,不易走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腰斩  腰斩词条  光缆  光缆词条  惨烈  惨烈词条  招标  招标词条  如此  如此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