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52岁,温州人在意大利打拼30年,有房有车有事业,但最想回国

我,20岁离开温州,来到意大利,语言不通靠打黑工一周赚50艰难混饱肚子

我是温州人,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姊妹多,大部分都没有读书。

我是家里的老大,没上过几年学,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了,跟着工厂做过小工,也修过摩托车,挣得钱用来补贴家用,我和二弟都早早打工了,供三弟弟上学。

三弟是家里五个孩子里最爱学习的,兄弟姊妹五个也只有他坚持上完了学。

1989年那会儿,我刚满20岁。

家乡那些年洪涝特别多,尤其每年到了台风季节,大暴雨来得急,还特别猛,不仅乡下经常山洪暴发,而且城市道边的小铺子也都开不下去。

梅雨季节也一样,下得雨多了,哪哪都是水,一发水灾少说也要半把个月才能恢复正常。

我看维持生计实在困难,就问朋友该怎么办,当时大家都是二十岁左右的愣头青,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后来打听了几天,说可以去意大利看看,有很多老乡都去意大利发财了。

当时不懂意大利有多远,也不懂去了意味着什么,没多想就跟着朋友偷渡到了意大利。

先坐火车,然后坐船,穿过了苏联、黑海、土耳其海峡,就能到意大利。

当时不知道偷渡是违法的,也想不到没过几年苏联就解体了。

说起来,真算得上沧桑巨变。

来到意大利以后,我和一个朋友两个人来到了米兰

因为语言不通,我们不会英语,更不会意大利语,所以很难和当地人沟通。

没有居留证、身份证,也没有户口,更不可能找正规工作。

多亏了朋友联系上了一个温州老乡,这个前辈70年代就从温州来到米兰了,所以他对米兰很熟悉。

他介绍我们给米兰的一家服装厂打工。

米兰的服装设计很有名,服装工厂也很多,需要很多工人,我们就这样来到了服装厂打黑工。

打黑工是一周结一次工资的,如果表现不好,下一周就不让继续来上班了,我们只能拼命地、卖力地干,一周七天从不休息,每周赚到50欧元。50欧元是什么概念呢?对于大小伙子来说,仅仅是能吃饱饭。

有了户口,娶了拉面馆老板女儿,开始倒腾服装生意,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到底是年轻人,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强。

我一边打工,一边学语言,因为日常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和意大利人说话,所以很快就掌握了常用的意大利语口语词汇,克服了交流上的障碍。

为了能让自己融入工作和生活环境,我还和朋友一起学了英语,虽然学得不好,但是也不会因为不懂英语而造成困扰了。

米兰每五年左右,就有一次“大赦”,政府开放户口名额,带着必备的一些证件去警察局就能办理落户,我等了几年,终于等来了这个机会,顺利落了户。

不用打黑工了,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我可以堂堂正正地去企业应聘,通过考核后,在服装公司成为了一名正式员工,虽然依然是工人的岗位,但有了法律的保护,有了社会保障,而且不用时刻担心被裁员。

工资从原来的每周50欧,涨到了大概每个月1500欧,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个惊喜。

我和朋友在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破例去下了一次馆子。

意大利的西餐便宜,中餐特别贵,一碗普通的拉面,是国内的十倍。

我们开开心心地去了拉面馆,点了奢侈的拉面和啤酒,庆祝自己的阶段性成功,也为过去那些说不出的辛酸道别。

也是在拉面馆,我认识了面馆老板的女儿。老板女儿和我年龄相仿,二十出头。他们来米兰快十年了,对这里比较熟悉,我们聊得很开心。

后来一来二去,就和老板女儿谈起了自由恋爱。老板和老板娘看我踏实肯定,下班了还来店里帮忙,就算默认了我俩的关系。

除了给家里寄些钱,其他的钱我都一直在攒着,想在意大利有个家。

攒了一些小钱以后,我开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倒腾点衣服,做起了小生意。

在服装厂上班,从服装厂拿货是很便宜的,我周末开着车拉一车衣服,从米兰开到蒙扎卖,蒙扎的人都喜欢米兰的这些款式和面料,一般情况都能卖得挺不错。

1995年,我和妻子在米兰登记结婚了。结婚以后,她也和我一起倒腾衣服,有她帮忙进货,款式越来越好看,尤其是女士衣服的生意越来越好。

后来我辞了工厂的工作,专心做衣服的生意,我俩在蒙扎盘了一个店面,专门卖衣服。那个时候,每个月能赚差不多3500欧元。

过了两年,我俩在米兰郊区买了套自己的房子,70平米,不大,但是也完全够用。在这里安了家,让我多少有了些归属感。按理来说,应该很幸福,但我还是觉得少了点什么,尤其是到了夜深人静,望着窗外,看着路灯,觉得米兰比家还是差了些意思。

收入稳定后,和妻子抚养两个孩子,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但还是想回到祖国去

生意步入正轨,收入稳定以后,我和妻子生了两个孩子

大的是男孩,小的是女孩。

老丈人和老丈母娘笑得合不拢嘴,有时来家里帮忙带带孩子

我再也没和我父母、兄弟姊妹见过面,只是偶尔和弟弟妹妹联系。

刚开始是书信联系,后来电话联系,再后来有了电脑和手机联系才更加频繁一些。

三弟早已经大学毕业,还留校当了大学老师。

二弟在温州也是做点小生意。

大妹和二妹也都嫁了人,生了孩子

我和一起来意大利的朋友就像亲兄弟一样,过年过节,尤其是过咱们中国的节日都一定要在一起过。

因为我没机会好好读书,所以在读书这方面从不亏待我的孩子们,儿子和女儿也都很争气,他们周一到周五在学校上课,周六周日补习中文。

意大利的学校对中国人都比较友好,从小学到大学他们都很顺利。

努力做生意,我把店面扩大到了三家,两家在蒙扎,一家在米兰,雇了一些来打工的中国人看店、销售,收入这个时候稳定在5000欧元以上。

孩子上中学的时候,我和妻子给家里换了套大点的房子,120平,两个孩子回家的时候都能有自己的卧室。

后来孩子上了大学,不怎么回家了,我把两个卧室租给了中国留学生,有本科也有硕士,来米兰做交换生。

和这些孩子聊聊天,能听不少国内的事情。

妻子也喜欢这些孩子们,做的中餐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

郊区的房子虽然小,但是环境好,就给了丈母娘和老丈人住。

我和妻子周末开车去看看他们。

这两年,大儿子大学毕业了,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女儿也快毕业了。

三弟经常说,让我和妻子回国去。

我也考虑等女儿毕业以后回国,离开温州30多年了,那里早都大变样了,国内发展快,回去肯定是对的,而且,落叶总要归根才好。说实话,这么多年没回去,如果说要回去,还真有种近乡情怯的心情。告别米兰是需要做些准备的,等一切准备好,再回到祖国去。

一直以来,就有个想法,讲述身边普通人的职场、创业故事,他们可能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没有腰缠万贯,甚至还在努力为生活,为房子打拼,但是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故事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故事里一定有悲伤,有温度,有力量,有触动你的某些东西,小人物,也有大力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利  大利词条  温州  温州词条  有房  有房词条  打拼  打拼词条  回国  回国词条  
分享

 2021年,普通人该怎么做?一定...

在“新冠病毒疫情”的笼罩之下,不只是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还带来了对“生命”威胁的新型病毒!更促成了“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地震!还好,我们生在中国,因为在“新...(展开)

分享

 32岁的夫妻,为什么能在两个月内...

别人苦哈哈的停车待业,他们却赚出了二十来万的收入,日子过的很舒心。可随着复工复产,很多同行大量挤进这个市场,虽然对他们来说,影响有限,但张华从来都是为将来的前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