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秦基伟莫名其妙,转过脸看黄镇,见他在一旁怪里怪气地笑,这才恍然大悟:女招待误解了,把他的解释和手势同流氓行为联系到一起了。这可糟了,一个八路军将军,被误会调戏妇女,怎么得了?
本文摘自《名人传记》2012年第6期,作者:刘明刚,原题:《秦基伟推广普通话》
1956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推广普通话运动。时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的秦基伟上将,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在部队机关中作动员报告,宣讲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还讲了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内形势一度扑朔迷离。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达成停战协定。为了执行停战令,由国、共与美军三方代表在北平成立军调处执行部,下设若干执行小组。时任太行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被委任为第十二小组的中共方面首席代表,少将军衔。谈判期间,北平军调部召集各地小组负责人到北平开会,汇报情况。于是秦基伟来到北平。沒想到,因为讲方言闹出个笑话来。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秦基伟和第十小组的中共方面首席代表黄镇一起逛街,俩人都是三十岁出头,穿着崭新的呢子军服,少将军衔,气宇轩昂。
到了前门,见到一个卖烤红薯的。黄镇是安徽人,喜欢吃甜食,说:“老秦,买两个烤红薯吧。”
秦基伟考虑到两个少将在街上吃烤红薯有失身份,就说:“在街上就别吃了,到前面找个馆子,再好好吃。”
他们走进一家山东人开的饭馆,迎面出来个女招待,笑容可掬,热情地用山东话打招呼:
“二位长官吃点什么?”
秦基伟是湖北人,说话当然是湖北腔:“有沒有红薯(xǔ)?”
女招待沒听明白,问:“什么?”
秦基伟又说一遍:“红薯(xǔ)。”
女招待还是不明白。
红薯,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北平人叫“白薯”,山东人叫“地瓜”,湖北人叫“红薯(xǔ)”。
秦基伟见女招待听不明白,就连说带比画,有多长,有多大,是个红皮皮。
岂料,女招待听罢,竟然脸红起来。
秦基伟莫名其妙,转过脸看黄镇,见他在一旁怪里怪气地笑,这才恍然大悟:女招待误解了,把他的解释和手势同流氓行为联系到一起了。
这可糟了,一个八路军将军,被误会调戏妇女,怎么得了?急中生智,秦基伟拔腿就跑,找到那个烤红薯摊,买了几块红薯跑回饭馆给女招待看。
女招待笑得直不起腰来,说:“这不是白薯吗?俺们老家叫地瓜,你咋老说是红须呢?”
机关干部们听到这里,哄堂大笑。笑后回味,在部队推广普通话确实重要。部队的战士来自五湖四海,各说各的方言,不但影响交流,还会影响军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