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摄于1978年的照片显示的是这对革命伉俪的经典常态:卓琳总是默默地站在邓小平的身后。本报资料图
在邓小平走后这12年,卓琳和邓小平仍像那“双龙树”,相伴在一起
北京景山后街的米粮库胡同,被靠墙根停靠的车挤得不那么通畅。街坊们都知道胡同尽头右拐那个两进的院子,住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和他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而悉知邓小平夫人卓琳29日去世的消息后,很多人自发到大院门前驻足哀悼。
“卓琳说过想跟老爷子活到一样年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副主任、研究员刘金田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也许是上苍在冥冥中的安排,在邓小平辞世12年之后,小他正好一轮的卓琳,于7月29日12时30分在北京驾鹤西行。十年磨难,三落三起,世态炎凉,风云多变。在邓小平风雨飘摇的一生中,卓琳一直紧随其后,艰险时无怨无悔,显赫时低调行事。
不让人动的办公室
1977年后,邓小平一家便搬进这个方方正正的,近2000平方米大院子里。院子灰砖灰瓦,绿荫满庭。紧贴着院子是一些普通的民居。以往,这些民房的主人修葺房顶时,常常能瞥见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院子里散步的情景。
邓小平逝世后,除了少许的重要活动,卓琳基本上不会离开这里。每天早饭后她常常听上一段评书,10点左右会让护士陪同在院子里散步,下午或许接待一些老朋友。再继续听听戏曲,晚上待孩子们回家后则享受在天伦之乐中。
自1993年起,刘金田由于工作关系,常常与邓家人打交道。在邓小平逝世后,刘金田和同事上门整理老爷子的书卷和相片,卓琳在一旁小声问:“他们在干吗呢?”护士说“在整理首长的东西呢”。卓琳便满怀笑意地频频点头。“每次采访她的时候,只要谈到邓老爷子,她马上会很兴奋。”刘金田回忆道。
在邓小平研究组主编的《永远的小平——卓琳等人访谈录》中,邓家大院里的两棵油松历历在目。它们高矮错落,枝叶交织,长得拙朴苍劲。儿女们认为这两棵树象征着邓小平和卓琳相依相伴,又因为两人同属龙,便起名曰“双龙树”。绕过这两棵树踏上台阶,走过挑檐下的平台,沿着宽宽的甬道向前,左边第二间房便是邓小平的办公室。
写字台上排满孙辈们送的礼物,书架上摆放着生前他最爱的书籍,“中国桥牌协会荣誉主席”和世界桥牌协会颁发的“荣誉金奖证书”静静矗立,墙上挂着画家吴作人相赠的字幅“寿比南山”。这里的一切,都定格在1997年2月19日。“老爷子走后,卓琳从不让人动这个屋子。”刘金田说。
这个院子中满溢的是卓琳与邓小平晚年的幸福时光。邓小平在家的时候,每天卓琳都要为他泡上一壶浓茶;邓小平散步和思考的时候,她则默默在屋里注视着;而邓小平办公的时候,担心老爷子会累着,她便要孩子们去跟爸爸说说话,或者要小孙子去拽拽爷爷。小女儿邓榕曾经说过:“这些孙子孙女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定时来看爷爷,亲亲爷爷,在爷爷面前坐一坐,这是母亲规定的。”
而过去,邓小平一年四季穿什么衣服,盖什么被子,每天晚上吃几粒安眠药,都是卓琳来安排,“她的关心从来不会说出来,都在这些点滴和不经意间。”刘金田说道。
“我的任务就是把家管好”
在刘金田看来,卓琳最伟大的成就是“切切实实照顾好这一大家子。”这一大家子包括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邓小平的两个妹妹以及她们的孩子、自己的五个孩子,还有卓琳两个姐姐的孩子们……对所有人,卓琳都以无限宽广和善良的胸怀安排地周全和细致,并且让这个家庭永远和谐和融洽。
1973年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后,这个大家庭终于完整地生活在一起。这家人的晚餐常常要两大桌,必须等人到齐了才开饭。“有一次长女邓林飞机晚点,全家人等了足足两小时,就因为她说过要回家吃饭。”刘金田回忆道。
有人评价这一大家子的“核心”是邓小平,“中心”则是卓琳。刘金田把这些归结于卓琳的性格:直爽大气,粗中有细。卓琳曾对自己的好朋友、著名外交家黄镇的夫人朱霖说:我的任务就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管好,不让小平操心,让他专心致志干好工作。
邓小平曾跟卓琳交待:不要到外面工作,言行要谨慎。而几十年过去了,卓琳一直秉持这样的品格。她做过的唯一工作就是邓小平办公室的秘书。每次整理妥当后,她便蹬上个三轮车把这些文件送走。“卓琳始终低调行事,因为她相信并支持自己的丈夫。”刘金田感概道。
一点点为老爷子还愿
在邓小平走后的12年,卓琳深居简出。但凡是参加的活动,都与邓小平有关。正如刘金田所说:“她在一点点地为老爷子还愿。”
邓小平晚年,藏着“众所周知”的两个心愿:想活到1997年,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想活到2000年,亲眼看一看中国人民的小康生活。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卓琳向江泽民提出,要代邓小平去香港看一看。江泽民去香港时便带上了卓琳。在回归庆典上,特首董建华特意郑重介绍卓琳女士,全场掌声雷动。董建华曾回忆说:“我对卓琳的介绍中,寄托了港人对邓公的无限敬意及追思,也是希望透过卓琳聊慰邓公未竟的心愿。”两年后,时年83岁的卓琳再次在女儿邓楠的搀扶下步下舷梯,成为澳门回归的见证人。
汶川地震的时候,卓琳寝食不安,无时无刻不关注着灾害救援及灾民的生活状况,并积极发动家人为灾区捐款。卓琳拿出自己积蓄多年的工资近10万元捐给红十字会。
2008年12月18日,邓小平“文革”期间的“下放”地——江西新建县“小平小道”陈列馆开馆,卓琳专程发去贺信。在这条小道上,邓小平思考着中国的未来,夫妻俩同甘共苦,顶风冒雨,相互鼓励与体贴着对方;在那个潮湿的小屋子里,体孱的卓琳提着水上不动楼梯,呼唤着“老爷子你帮我一把”……
十二年间,只要邓小平家乡有事情,卓琳一定亲自过问,并一再鼓励家乡好好建设。在刘金田看来,“只有卓琳能明白这些‘小事’的意义,也只有她最了解小平的想法和情怀。”
邓小平去世后每年的2月19日,卓琳会预先买些花瓣,沿着邓小平散布的轨迹抛撒,边撒边喊着“老爷子,给你撒花了,你听见了没有﹖” 而今,她离开时将遗体和角膜捐献出来,骨灰将撒向大海,在那里,他们相伴永远。
邓家院子里的“双龙树”苍劲依旧,树干是相距不远的两株,到了空中,枝与枝相连,叶与叶相交,已经难分彼此。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漆菲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