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青年毛泽东因八字不合错失初恋(图)

 

  青年毛泽东

  外公毛泽东的童年和我一样,最初都是在外婆家度过的。不过,他比孤身在外婆身边的我幸运得多——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众多的表哥、表姐和他一起嬉戏、玩耍,其中一位就是海容的祖父。我相信,那段日子是外公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快乐而充满温情的快乐时光。

  从外公故乡湖南湘潭韶山冲向西走20里,到了湘乡地界,有一个小村落名叫唐家坨,村里有一大户人家姓文。文家的男主人去世早,家务由女主人贺氏操持。一家人辛辛苦苦务农,逐渐富足起来。贺氏就是我外公毛泽东的外婆。

  贺氏外婆有3个女儿。二女文六妹嫁到本县王家,所生第二个儿子名季范,也就是海容的祖父。季范在诸兄弟中排行第九,人称王九哥;小女文七妹嫁到邻县毛家,所生第一个儿子名泽东,也就是我的外公。其实,泽东前面还有两个哥哥,均不幸夭折,所以人们称他毛三哥。外公自幼按当地习惯拜石头作干娘,以求保佑平安,小名叫作石三伢子。王九哥比自己的表弟毛三哥大9岁,我外公一直尊称王季范先生为九哥。

  说起九哥对我外公的帮助,在我第一部作品《翻开我家老影集》一书中提到过一件事:外公之所以能够第一次走出韶山冲去湘乡读书,由此大大开阔了眼界,他的九哥王季范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当时,外公的父亲反对此事,外公央求九哥:“我要读书!”。最终,九哥的一句“不读书就没有用!”说服了老人。

  然而,与海容接触后,我开始进一步思考外公离乡求学背后,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外公17岁那年发生的事情,也许并不像我们所知的那么简单……

  1910年大年初二,外公第一位妻子罗氏因病去世,卒年21岁。外公那年17岁。关于罗氏,1936年外公曾经对美国记者斯诺做过介绍。“我的父母在我十六岁时就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人,不过我并没有和她一起住过——此后也未有过。我不以她为我的妻子,那时根本也不去想她。”

  不过,尽管如此,还是有研究者坚称:外公与发妻罗氏的感情是很好的,并举他在罗氏去世后仍与罗家保持联系为例。据说,当地还有这样的俚语:“没媳妇留崽不住。”因此,有人认为如果罗氏没有早逝,也许外公就不会走出韶山冲……

  以上观点是否有道理,已不属于本书要讨论的范围。但是,这倒给我探寻外公为何决意去外地读书以启示。这,还要从与海容的一次谈话说起。原来,20世纪50年代,外公海容去看他的时候问过一句话:“那个王十姑——怎么样了?”

  王十姑是谁?海容不知道,自然无言以对。回家后,便去问自己的奶奶——王季范先生的夫人肖老太太,外公称她九嫂。奶奶告诉海容:王十姑是她爷爷王季范的妹妹。和外公的母亲文七妹一样,她没有名字,大家只叫她王十姑。王十姑和我外公是两姨表亲,从小就是在外婆家一起玩,一起长,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直至谈婚论嫁。无疑,这就是外公的初恋。可是,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这位王十姑呢?

  一百年前的中国,很多事情与今天不同:表亲能结婚,八字不合不能结婚。就在外公和十姑翘首以待好事成双的时候,算命先生得出结论:二人八字不合。亲事不成了。怎么办?!外公当时只是一个少年,用海容的话说——“还没掌握什么马克思主义”。造化弄人,对于约定俗成的迷信习俗,谁又有回天之力呢?这种悲剧当时是经常发生的。

  王家给十姑订亲了,丈夫是本县的,姓赵。到王十姑出嫁的那天,外公也来了,他来抬春箱——就是娘家送女儿出嫁准备的箱子,里面都是被子,衣服。春箱是要娘家人抬的,外公挤进来当了一回娘家人。我想,这是为了最后看一眼十姑吧?

  很快,大概是1907年的样子,毛家也给我外公订亲了。妻子是本县的,姓罗,而且是毛家的远房亲戚。罗氏也没有名字,人们叫她“罗一姑”。王十姑同罗一姑一样,都是婚后不久去世,都没有后人,只有墓上的衰草陪伴着她们。

  十姑嫁人了,一姑去世了,外公再也不想在家里呆下去了。他向往一个新的别样的世界。

  然而,外公是永远忘记不了十姑的。王家兄妹三人,除了王季范和王十姑外,还有一位是他们的哥哥王星臣。王星臣的女儿王曼恬曾告诉过海容,自己抗战时期去延安后,外公见面第一句话把她问得摸不到头脑:“那个王十姑——怎么样了?”

  原来,王曼恬也对此事一无所知。得知十姑早已去世后,海容告诉了外公外公叹了口气,说了一句:“哦……因为心情不好。”

  在海容面前,外公不止一次提到王十姑。老人家动情地回忆道:她是个好人。人很白,性格很好,手很细——我们还拉过手哩!这时,外公似乎又回到了少年的幸福时光。在海容得知王十姑一事的来龙去脉后,王季范先生告诫她:“不要乱说!”王毛两家的这段故事已深藏百年。如果不是海容讲出来,又有谁知道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青年毛泽东因八字不合错失初恋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八字  八字词条  错失  错失词条  不合  不合词条  初恋  初恋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