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鲁豫有约·名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5月出版)
资料图片:1959年11月,刘少奇同女儿亭亭在海南岛椰林
刘亭亭是王光美的女儿,刘少奇的第八个孩子。她的童年和少年在中南海度过,“文革”中亲历了严酷的政治斗争和父母的冤案,后考入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她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1989年为照顾母亲,回国创业。2006年王光美弥留之际,将倾注了自己晚年全部心血的“幸福工程”托付给她。
全世界只有我爸说妈妈做饭好吃
刘亭亭的母亲王光美是刘少奇的第六任妻子,和刘少奇共同生活了近20年。王光美1921年生于北京,父亲王治昌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段祺瑞时期任农商部工商司长,母亲董洁如出身天津富商家庭,受教于北洋女子师范大学。
王光美数学特好,上中学时是闻名北平的“数学三王”中的女王。1945年,王光美从辅仁大学理科研究所毕业,是中国首位原子物理女硕士。她还考上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系的全奖学金博士,但最终放弃了这次机会。1946年国共和谈期间,王光美成为北平军事调停处中共代表团的英语翻译。1947年和谈破裂,她决定奔赴延安。
到延安后,王光美被分配在朱德领导下的中央军委外事组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见到了刘少奇,刘少奇很快喜欢上了这个聪明干练的女孩子。1948年8月,27岁的王光美嫁给了50岁的刘少奇,两人结婚20年,虽历经坎坷,但始终相濡以沫。
一次王光美生病,手脚冰凉,不想惊动医务人员的刘少奇当天夜里就一直守在床边握着她的手。刘少奇有夜间工作的习惯,王光美也陪着丈夫工作。晚上办公要吃夜宵,王光美不愿意打扰厨师休息,就自己动手。每次两人一起参加舞会,最后一支舞曲刘少奇总是请王光美跳。他们的感情交流甚至默契到刘少奇只要咳嗽一声,王光美就明白他要什么,或者光从刘少奇将茶杯盖放到杯子上的声音轻重,妻子就能知道丈夫要什么。
刘亭亭是王光美的第三个孩子,1951年生于北京。1954年,她随父母一起移居中南海。
鲁豫:你们家有几个成员?
刘亭亭:爸爸、妈妈、外婆、我们6个孩子。孩子们基本都住家里。我爸爸一共有9个孩子。
鲁豫:在您印象中,有没有那种小细节让您觉得爸爸妈妈在一起特别恩爱?
刘亭亭:我妈很会做衣服,织毛衣也不错,做饭就不怎么样,好像全世界就只有我爸说她做饭好吃。后来我问她一般做什么饭。她说,每天的晚饭实际上是大厨做的,她给我爸做夜宵时就是把剩饭往锅里一倒,加点水一热,烩饭给我爸吃,她就会做这个。
我们家吃饭的时候,如果讲比较正式的话题,我们就很安静听我爸讲;如果我爸不讲,我妈就讲。有时候我爸可能嫌我妈讲得多了,但他也不会说你别再多讲了或者怎么样。他好像从没说过这些,顶多就是一个body touch(身体碰触),摸摸她,我妈就不讲了,反过来问我爸,你有什么想法啊,或者有什么事情啊。
鲁豫: 他俩互相之间怎么称呼?
刘亭亭:就叫少奇、光美。我妈当着别人的面叫“少奇同志”,因为爸爸不让任何警卫员、秘书叫他主席。我对爸爸有一些特别亲密的回忆,因为在我们家,谁最小谁就有任务去骚扰爸爸,让他停下工作休息一会儿。爸爸每工作3个小时,警卫员就会叫最小的孩子去磨他,比如跑进去打断他的工作,或者拉他到院子里走走之类的,让他稍微休息一下,要不然他会一直工作下去。
当时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从我一开始懂事,他们(警卫员)就跑来找我,把我从楼上拉下来或者抱下来,让我骚扰爸爸。我在爸爸批完文件之后跟他学画画,画小兔子小狗什么的。我们小孩起得早,早上要上学,爸爸妈妈是早上五六点才休息,差不多中午才起床,下午和晚上工作。因为毛主席办公是在夜里,半夜很晚才睡,所以父母也是晚上办公。我们上学之前看不到他们,只有在吃晚饭的时候能看到。
我爸爸有特别风趣的一面,比如我小时候不爱吃苦瓜,不吃辣椒。他就说,你不吃我就不带你回老家。他这么一说,我就拼命地吃,吃得流了眼泪还吃。他笑坏了,说是逗着我玩的。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