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金寨县积极探索加速发展、加快脱贫之新路

抢抓政策机遇     做好结合文章

金寨县积极探索加速发展、加快脱贫之新路

          改革开放以来,集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安徽省金寨县(亦是山区、库区),继续发扬战争年代那种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拼搏前行,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老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特别是2012年6月19日,吴邦国委员长深入大别山区调研扶贫开发工作,作出集中精力、重点帮扶金寨实施“5+1”项目(即: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加快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重组扩建中等职业学校、支持建设大别山区旅游扶贫通道5个项目,再加上支持新上金寨抽水蓄能电站这个项目)的重要决定后,老区金寨赢来了千年难逢的发展机遇、谱写了脱贫致富的崭新篇章。3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大力实施“5+1”项目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建设,探索了一条加速发展、加快脱贫的新路子。

        

          坚持把中央要求和县情实际相结合,着力做好思想解放文章。金寨是个穷地方,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等靠要”,特别是干大事业的雄心壮志,与发达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距。为此,该县全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组织全县200多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前往浙江桐庐学习、到江苏沭阳跟班、赴上海同济大学培训,强化干部的进取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提出用“吃三睡五干十六”的精神抓发展,用“活着就要干、累死不遗憾”的信念干事业,强调金寨发展可以靠,但绝不能依靠“靠”,要在自身加快发展的同时争取各方支持。按照国家对金寨发展的功能定位,结合县情实际,确立了“生态是立县之本、工业是强县之基、招商是兴县之路、旅游是富县之源、民生是发展之要”的发展战略,明确了“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奋斗目标,千方百计地调动全县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形成人心思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坚持把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相结合,着力做好绿色发展文章。坚持发展取向、守护青山绿水,努力推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一是守护良好生态。前些年,该县的映山红、兰草花等特色野生动植物资源破坏比较严重,有的几乎濒临灭绝。为此,该县采取了超常规措施,大力度推进“映山红工程”和“桂花工程”,积极开展林政资源集中整治和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捕鱼、非法采砂行为,切实规范矿山开采秩序,取缔关闭矿山开采企业26家。出台农民建房管理规定,严禁农户切山建房、破坏山体植被建房。二是开发旅游资源。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建设大别山旅游扶贫通道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专门设立了2000万旅游发展引导基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力量开展“红军第一县”专题研究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着力打造靓丽的红色文化品牌;整合天堂寨、燕子河大峡谷、马鬃岭等旅游资源,规划建设“中国最长、华夏最美”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着力做大旅游景区、提升旅游品位;积极创建并成功获批“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着力提高金寨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2014年,接待游客总量突破500万人次,比2012年翻了一翻。如今,全县一大批群众都在着手发展“农家小院”、“农家乐”,很多人开始吃上“旅游饭”。三是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争取国家能源局把金寨作为全国第一个创建“100%非化石能源示范县”进行支持。目前,全县已经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2000口、小水电3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22万千瓦。引进协鑫集团、山路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到金寨投资兴业。3年内,新能源产业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2020年,全县清洁能源将达到300万千瓦。届时,金寨将成为安徽新型能源示范基地、全国新型能源示范县。

          坚持把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着力做好双轮驱动文章。所谓双轮驱动,就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驱动。老区,穷就是穷在没有实现工业化,希望也就在于强力推进工业化。为此,该县坚持集聚发展的原则,举全县之力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大户集中。一是举全县之力建设园区。叫停全县所有乡镇自办的工业园区,推动工业资源向现代产业园区集中。3年来,现代产业园区完成政府性投资46亿元,完成土地平整1万亩,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6平方公里,现有入园企业197家,框架基本拉开。推动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重大项目,累计引进项目119个,协议引资259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央企投资项目4个、上市公司投资项目12个,初步形成了机械加工、新型建材、电子及新材料、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同时,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按照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设立2100万专项基金,整合近3亿涉农资金,对茶叶、板栗等八大特色农林产业,加大培育扶持力度。3年来,培育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63家,家庭农场从无到有、新增435家,引进中国供销农批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23家,总数达到69家。二是因地制宜搬迁农民。整合库区移民帮扶、扶贫开发、危房改造等各项惠民政策,把扶贫开发工作与美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积极开展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对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较差的高寒地区、库区一线贫困群众,结合中心村庄建设,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搬迁,大力推进农民“洗脚”进城。目前,全县已建成移民点13个,安置搬迁农民2000户、6500人;去年规划实施的县城仙花安置点和全军、花石等3个中心村庄安置点,计划搬迁库区移民1726户、6841人。

         坚持把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着力做好深化改革文章。一是努力激活市场主体。创新小额贷款担保发放方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近2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2亿元,支持鼓励全民创业,推动更多社会成员兴办经济实体;全面完成28家国有企业和20家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交通投资公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达到17.8亿元。在全县218个村、组建218家(一村一家)创福公司,大力支持村级集体组织流转撂荒耕地、荒山、荒坡、荒水等资源,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3年来,该县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光伏扶贫试点县、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县、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试点县、100%非化石能源示范县。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结合实际,整合分散在财政、药监、科技、商务等19个部门的涉农机构,成立县农业发展委员会;整合县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局、革命博物馆等机构,成立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同时,深入推进县直相关部门的整合撤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创新招商方式,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组建招商分局,在全县各单位中明确1名或1名以上专职招商人员专司外出招商,努力构建大招商格局。创新招投标方式,实行打捆公开招标、单位签订合同、企业投资建设、业主分期付款等方式,有效地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创新经济管理方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一户管”,开展支农资金整合,大力培育农村经营主体,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农房、宅基地抵押,着力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公平相结合,着力做好社会治理文章。一是加大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坚持“财政再难不难民生工程,资金再紧不紧民生投入”,在精心实施全省确定的33项民生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县情实际,自主增加了60岁以上老人健康管理、农民建房保险、“三线三边”环境综合整治、小区整治提升等多项民生工程。启动实施了近40万平方米的江店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群众1300多户。积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着力推行“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的扶贫模式,对近10000户贫困家庭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为山区贫困农户找到了一条稳定的增收新路。近2年,全县8.14万贫困人口摘掉了贫穷“帽子”,脱贫人口是过去的8年之和,贫困发生率降低了14个百分点,在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二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直面城市和乡村建设与发展中的问题,坚持城乡一体、统筹推进,以文化、卫生、园林城市“三城同创”和“三线三边”环境治理为抓手,强力推进城市拆违、城乡环境治理。整治县城公交秩序和居民小区乱搭乱建行为,平稳投放出租车328辆,收回企业闲置土地近100亩,清欠土地出让金4.05亿元,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坚持把正风肃纪与树立导向相结合,着力做好党的建设文章。一是建立严管机制。研究制定了40条关于工作作风方面的纪律,对违法违纪行为“零容忍”,对不良风气和行为实行露头就打、打早打小。在全省率先建立县级巡查工作机制,目前已完成4个乡镇、14个县直单位的巡查工作任务,移交案件线索38条、立案30件、涉及30人,12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违纪案件得到有效查处。整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效能监察室,设立县委、县政府督查办公室,强化对县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先后对200多名干部采取了通报批评、责令检查、责令待岗、诫勉谈话等不同形式的处罚,责令3个没有完成年度目标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人代会作检讨,对5个推进重点项目不快、推进重点工作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采取停职离岗专抓措施。二是树立鲜明导向。明确提出在招商招工、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和文明创建“五个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出台县管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办法,优先听取分管同志的意见,大胆启用一批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机关干部“大轮岗”,并且延伸到乡镇中心学校、中心医院和乡镇计生办、财政所;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公开选聘8名紧缺型专业领导干部和50名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三是实行精准考核。改进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了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以及一般公务员等4个量化考核的《实施方案》,对干部实行量化考核、精准评价,并按2:3:4:1的比例确定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次,奖先促后、奖优罚劣,努力推动干部走到干事创业的正轨上来。

           

           3年来,金寨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4年,实现财政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9.5%;固定资产投资120.3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9.2亿元,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2元,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1元,增长9.5%。今年1-9月,实现生产总值69.7亿元、同比增长8.3%;财政收入8.4亿元、增长34.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3亿元、增长39.4%;固定资产投资112.2亿元、增长5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3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70元、增长10.5%;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93.7亿元、增长22.5%,贷款余额99.1亿元、增长21.1%,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先后获得全省文明县城、全省卫生县城、全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接连捧回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夺目桂冠。

                                      

                                   (安徽省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胡遵远  

                                     手机13966259929 邮箱jgdhzy@163.com)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金寨县  金寨县词条  新路  新路词条  脱贫  脱贫词条  加速  加速词条  加快  加快词条  
胜地

 江西铜鼓·秋收起义纪念馆

纪念馆简介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位于江西省铜鼓县城西门肖家祠之旁。1977年,铜鼓县建了一座雄伟、庄严的秋收起义纪念馆。1977年8月16日,正式陈列开放。全馆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