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首届“最美乡村教师”获得者:把山里娃带上“希望船”

   

 

  石兰松接送学生。资料照片

  “叔叔,叔叔,你们又来了!”1月4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上林县大龙湖畔时,立即被坐在小船里等着去上学的孩子认了出来。围着记者,孩子们笑个不停。

  4年前,记者初次来到这里,孩子们都还很羞涩,一个劲儿往石兰松身后躲。“孩子们比以前活泼多了。”石兰松高兴地说,自从他2011年被评为首届“最美乡村教师”以来,这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不久前,石兰松被教育部授予“国家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称号。他说,这是属于所有乡村教师的荣誉。

  日子越来越好了

  石兰松的家在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村的内泽屯,记者4年前第一次来时,沿途是仅够一辆车通过的石子路,颠簸不已。如今,水泥路顺着山势蜿蜒。

  下了车,一栋两层楼房映入眼帘——这是石兰松的家,白墙壁、粉色的天台、宽敞的阳台,在大石山坳里很显眼。石兰松告诉记者,十几年前盖起一层毛坯房后,就没有钱继续往上建了,这几年在各界人士的帮助下,低矮砖房变成了漂亮的小洋楼。在外打工的大儿子石福洲早已到了成家的年纪,以前没房子,石兰松老觉得底气不足,“现在可以动员动员儿子找媳妇了”。

  让石兰松高兴的事还真不少。二儿子石福川考上了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年底,石兰松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一个月到手的工资有2350元,加上县里给偏远教学点教师的补助,日子终于不那么紧巴了。

  当选“最美乡村教师”之后,石兰松和海南、黑龙江、西藏等地一同获得这一荣誉的老师们成了朋友,大家时不时打电话互致问候,聊聊工作,谈谈教学。石兰松从他们那里得知,这几年,各地乡村教师的生活都得到了很大改善。

  好人越来越多了

  2010年9月,石兰松接送孩子的第9艘小木船开始渗水,北京一位爱心人士出资帮他购置了一艘铁皮船。感恩于这份情谊,石兰松给铁皮船取名“希望之船”。

  从那以后,每年10月,这位好心人都会给石兰松寄钱用于购买柴油。2014年,考虑到铁皮船需要大修,他又多汇给石兰松2000元。至今,这位好心人都不愿透露姓名。

  班里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石兰松的手机是家长与孩子的亲情纽带。每回家长打来电话时,石兰松都会把手机凑到小孩子的耳朵旁,让他们听听爸爸妈妈的声音。上林县委组织部了解这一情况后,专门在教学点安装了一台“爱心电话”,还包缴了电话费,这让石兰松十分开心。

  这些年,一拨又一拨好心人来到刁望教学点,或带来款项,或给孩子们送来文具,或陪孩子们一起玩耍。每次见到好心人来,石兰松的叔叔石丰光都觉得很光彩。他对记者说:“是石兰松的好心与善良带来了好的福报。”

  4年里,经过媒体报道,石兰松的事迹被更多人熟知。在他的感召下,上林县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石兰松”:带领9个留守老人修通盘山村道的“天路妈妈”蓝凤秀、4岁起便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心少年”蓝川等。

  梦想越来越近了

  “木门变成铁门了,教室里装电视了,操场变得宽阔了……”记者一到刁望教学点,孩子们就围过来,争先恐后地说着学校的新变化。教学点17个孩子里,一年级5个,二年级3个,另有9个“跟班”。石兰松解释说,附近的村子没有幼儿园,也没有学前班,学龄前的留守儿童就跟着哥哥姐姐一起来上学。

  记者4年前见到的教学点,只有两间教室、一根旗杆、一张球桌,如今不仅面积增加到五六百平方米,房前屋后的山坡、湖堤都已加固,沿湖边都装上了防护栏。宿舍、阅览室、厕所都建起来了,干净整洁的新食堂里电冰箱、保温橱、不锈钢餐桌一应俱全,厨房的活有学生家长轮流分担,石兰松轻松不少。

  走进教室,石兰松向记者介绍了一套远程教学设备,这是广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前教学,全靠自己琢磨,有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就能与世界‘接轨’了。”石兰松乐呵呵地说,每当有最新的教学资源上传,他都会下载并保存起来,在教学时参考使用。

  这天下午,石兰松先给一年级学生复习词语搭配,然后走到教室另一侧,给二年级学生复习上午刚教完的课文。这种“弹钢琴”式的教学方法,是石兰松的“拿手好戏”。“我们都是农村里长大的孩子,一定要努力学好知识,长大后为家乡作贡献。”在讲完一篇《农业的变化真大》的课文后,石兰松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

  从1985年到2015年,石兰松撑篙划船在大龙湖上,1000多个孩子乘着他的小船驶向梦想的彼岸。在中国,像石兰松一样托起山里娃梦想的乡村教师有数百万人。他们以坚守点亮乡村教育的希望,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奔向世界的梦想越来越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山里娃  山里娃词条  获得者  获得者词条  带上  带上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首届  首届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