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浏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转载的人民网—读书频道刊发的摘自梁衡《红色经典》的一篇介绍周恩来六大惊人之“无”的文章。文章以夹叙夹议的笔触,为我们诠释了周恩来的六大惊人之“无”,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无私,五是劳而无怨,六是死不留言。读后让人浮想联翩,心灵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
人到无求品自高。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公私之分古来有之,但真正的大公无私自共产党始。1998年是周恩来诞辰百周年,也是划时代的《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是这个宣言公开提出要消灭私有制,要求每个党员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敢大胆说一句,150年来,实践《宣言》精神,将公私关系处理得这样彻底、完美,达到如此绝妙之境界者,周恩来是第一人,因为即使如马恩、列宁也没有他这样长期处于手握党权、政权的诱惑和身处各种矛盾的煎熬。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和大貌———那种倾城倾国、倾倒联合国的风貌,特别是他的大爱、大德。正是这“六无”、“六有”,在人们心中撞击、翻搅和掀动着大起大落、大跌大荡的波浪。
周恩来的六大惊人之“无”,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作为一名彻底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个完全的共产党人所应该也必须具有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更反衬出了党内某些伪君子、真小人的丑陋面貌和丑恶灵魂。
反观时下,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条件和“一切向钱看”的社会思潮下,我们党内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看不到像周恩来总理身上所具有的那六大惊人之“无”,不能做到心中无我、无私,而是偏了方向,甚至走到了与党性原则、党章要求相违背、相抵触的对立面。有些干部不但生时要留名,死了也还要刻碑立传,企图使自己的名字不朽;有些干部觉得拥有一室(妻子)一后(子女)还不够,还要几房(情人)几后(私生子),生活作风腐化堕落;有些干部官职不大,但官僚不小,人前人后吆五喝六,竭尽显摆和炫耀之能事;有些干部当官不是为党尽忠、为民造福,而是结党营私,惟利是图;有些干部做事不多,牢骚不少,奉献不足,索取有余,怨天尤人,凡事讲条件、讲价钱;有些干部到处留言,到处题字,好像他的话就那么有人听、他的字就那么的值钱。凡此种种,一个字,那就是“私”字当头,“利”字为先,给党组织抹黑,为人民所不耻,丢尽了颜面。
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立场是决策的前提。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能够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说到底,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思想深处,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追求。因此,他们能够始终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本色。而那些吃着公粮、拿着纳税人供养的俸禄却“在其位”,不“谋其政”反而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的贪官污吏们,说到底,是他们头脑中的宗旨意识、奉献精神已经荡然无存了,于是,在巨大的诱惑和利益面前,他们常常把握不住自己,迷失方向,伸出不该伸的手,犯下不该犯的罪,留下不该留下的臭名、骂名。
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大“无”即大“有”,大“有”即大“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没有精神和灵魂的活着,如同行尸走肉;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即便死了,他的精神和力量一样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血液中,激励和鼓舞着后来人更好地活着。周总理,你在哪里,你在人民的心里。今天,那份悠远的思念又转化为人们更深的思考,于是总理的人格力量在浓缩,在定格,在突现。而人格的力量一旦形成便是超越时空的,并在这种精神和力量的感召下,不断超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