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老首长曾通过出版社将他的回忆录赠我,并写下“魏艾民同志留念”7个苍劲有力的硬笔字,郑重签上自己的名字。一位名声远播的革命老前辈,赠书给我这样的无名小辈,自然使人激动万分、感动万分。事过多年,心情仍难平静。
杨得志是战功卓著的开国上将,是地广人众的冀鲁豫解放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当1938年秋,他率部开辟豫北抗日根据地时,笔者还是个5岁的顽童。那时八路军都住在农家,战士、农民相互很熟悉,甚至哪匹马是哪位首长的,孩子们都知道。杨司令骑马进村,小伙伴们争着为他遛马。八路军很快打开局面,杨得志的名字更是妇孺皆知。豫北内黄县老区广泛流传着颂扬杨得志的歌谣:“三月里,刮春风,麦苗里埋老鸹。芦苇尖发青,来了天兵和天将,挂帅的是咱杨司令。”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1988年我军实行新的军衔制,事前总部召开会议布置这项工作。我作为海军政治部的工作人员,跟随海政首长与会。闭会那天,总部首长到会讲话,在会议休息时,偶遇时任总参谋长的杨得志老首长。我向他敬礼,说明我来自豫北内黄县,老区人民一直在思念您。他笑着说,那时你还是个儿童团团员吧!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他将自己的回忆录赠我。
杨司令是从农家子弟,在漫长的战斗中一步步成长为中外闻名战将的,身经何止百战。有人说他是“四军名将”,即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都是著名的高级指挥员。回忆录,当然要写个人成长过程,写自己参加和指挥的大大小小的战斗、战役,写胜利的喜悦和感受。但细读杨老回忆录,却使人看到了特有的内容。
要说功,他有大功;说谋,他有深谋。但杨老每写到胜利,总是功归上级、归同级、归战士。他是著名的抢渡大渡河战斗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但他在回忆这次战斗时,一再写政委黎林、营长孙继先、炮手赵章成的勇敢和智慧,详细写了新战士陈万清哭着喊着要参加突击队的感人经过,因此原定的突击队16人增加为17人。在回忆录里庄严公布了17勇士的姓名,澄清了过去关于这次战斗的某些误传,为我军留下了信史。
1947年11月解放石家庄战役,被朱德总司令称为“夺取大城市之创例”,而时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的杨得志同志,是这一战役主要谋划者和战役指挥者。这些年有两部电视连续剧详述他在这次战役中的大智大勇。但他在回忆录里很少谈自己,而着重讲朱德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的重要指示;讲罗瑞卿政委、耿飚参谋长一个个好计谋、好主意,使人深切感到,毛泽东称的“杨罗耿”,确实是个有力的战斗集体。
对新保安战役的述说,更发人深思。平津战役开始,毛泽东在分析敌人实力时指出,傅作义的嫡系35军“尚有较强的战斗力”,在战役部署上指出,只要塘沽、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盘皆活了”。1948年12月22日,以杨得志为司令员的华北第二兵团,一举攻克新保安,歼灭了傅作义的王牌35军19000余人,断绝了敌人西窜之路,对平津战役的完全胜利,做出重大贡献。但杨得志在回忆录里说,同兄弟部队的大歼灭战相比,这“实在是一个小仗”。谦虚精神感人至深。
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回忆录对自己的过失,受过的处分,如实道来,不回避,更不辩解,表现了一个革命家光明磊落的精神世界。回忆录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件事:1931年5月,杨得志任连长,连队担负护送民众支前运输队的任务。中途有个民工撂挑子、讲怪话,直接妨碍任务的执行,杨得志再三说服无效,在紧急情况下,就用手枪吓唬这个民工。没想到子弹已上膛,“砰”的一声,子弹打在民工的肚子上。杨得志后悔万分,请求处分。师党委发文,决定给他留党察看一个月和行政记过一次的处分。后来虽然撤销了处分,但杨得志一生每次填登记表,都写上受的这个处分。几十年后,杨得志深情地写道:“有一个人,我虽然不知道他的姓名,却总是忘不了。每当一想到他,一种内疚、思念的心情就从心头油然升起,久久不能平静。”这种朴实、真诚的情感,使人读后深受教育和感动。
(《解放军报》第8版 发布时间: 2009-01-17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