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温总理的“信”,毛主席的“泪”

 

  这是温总理给十二岁汶川藏族女孩的一封回信,温总理在这封一笔一画书写的回信中说:“陈凤小朋友:七月七日来信收悉。在这场地震灾害中,你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我同你一样心里非常难过。但你不会孤独,那么多人关心你,他们都是你的亲人。你要坚强勇敢、努力进步,成长为一只搏击长空的美丽的大雁。祝你手术顺利,早日康复。”总理在信中还特地感谢为陈凤治疗的医护工作者,感谢照顾陈凤的老师。信念完,一直陪伴的周建华老师哭了,小陈凤也哭了……(《人民日报》 8月27日)

  好一只美丽的大雁!字里行间,爱民之切,真挚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一封饱含总理深情的信,这是一封让小陈凤以及灾区所有孩子幸福的信,这是一封令灾区人民无比感动的信。读着总理的“信”,孩子哭了,老师哭了,那是一种感动的哭、幸福的哭。那一刻,我们都能体会那份幸福与感动。

  小陈凤的命运是不幸的,因为失去了亲人,但却又是幸运的,因为有那么多的好人关心她。她的一封信,深深打动了温总理。温总理不仅亲笔写好了回信,还委派工作人员前往医院代为看望,将信直接送到病房,鼓励小陈凤要坚强勇敢。总理的回信,深深鼓舞着小陈凤,增强了她战胜伤痛的勇气,也鼓舞了北京军区总医院的医护人员。我们仿佛看到,一只只美丽的大雁,都将在总理爷爷的鼓励和支持下,快乐的成长,快乐的飞翔。

  也许,温总理的“信”算不得惊天动地,但却字字句句写到孩子的心坎上,写到人民的心中,写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爱民情怀。这一切,只有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始终牵挂老百姓,才能如此。没有什么比人民还高,没有什么苦比人民的苦还苦,人民的利益始终高于一切。在孩子的眼里,总理就是慈祥可亲的爷爷,在国人的心中,总理就是平易近人的长者。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毛泽东的“三怕”:一怕泪、二怕血、三怕喊饶命。这其中的怕泪,一个就是毛主席“听不得穷苦老百姓的哭声”,看到他们流泪,也忍不住要掉泪。

  在东渡黄河后的一天,毛泽东1948年5月乘吉普车,由城南庄去西柏坡。当行到平山县大路上的一个村头附近,大家发现离吉普车不远处路边草丛中好像有几个人。车子驶近以后才发现,原来是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躺在路边茅草上,身边坐着一个30多岁的农村妇女,一圈人正围着她们在着急。

  那女孩子身上盖着一件破衣裳,身下铺着茅草,双眼紧闭,脸色蜡黄,鼻子里不时地往外流血,已经奄奄一息了。孩子的娘坐在地上,抚摸着孩子的小脑袋,悲痛地呼唤着孩子的名字。周围的人同情地看着这对母女,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停车!”毛泽东突然叫道。

  毛泽东第一个跳下车,大步走到孩子身边,蹲下来摸摸孩子的手和额头,问:孩子怎么了?“病啦!”女人泪流满面。“看来病得不轻,多长时间了?”“三四天了,起头轻,越来越重。”孩子的娘擦了擦眼泪,声音颤抖地说。“怎么到这村来啦?”毛泽东问。“打算去找个医生,可是孩子快不行了。”说着孩子的娘又哭了起来。这时,毛泽东猛地回头,朝车上看,大家看到他的眼圈泛红。

  “我在这里。”朱仲丽医生在毛泽东身边说,长期跟随毛泽东的经历,使她明白了毛泽东的想法和意图。“快给这孩子看病。”朱医生用听诊器听,又量体温,然后问孩子发病的过程。“有救吗?”毛泽东问。“有救。”“好,一定要把她救活!”毛泽东顿时放开声音。

  “可这药……”“没药了?”毛泽东又显出紧张担心的神色。“有是有……只剩一支了。”“什么药?”“盘尼西林。”“那就快用。”“这是进口药,买不到,你病的时候我都没舍得用,不到万不得已……”

  毛泽东对朱医生的犹豫有些不耐烦,他生气地说:“现在已经万不得已,人命要紧,你马上给孩子注射!”

  朱医生将盘尼西林用给了生病的孩子。接着,又注射了两支别的药。然后给孩子擦了擦脸,用纱布紧紧扎住耳朵上的动脉。朱医生打过针,用水壶喂那孩子水。那时候抗生素是很稀有的,所以很显特效。工夫不大,孩子忽然抬起眼皮,轻悠悠地叫了一声:“娘”!

  那女人呆呆地睁大了眼,泪水哗哗地往下流。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

  毛泽东两眼泪花迷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忙转身吩咐朱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这母女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

  毛泽东在战火岁月的锻炼中,早已炼就了“五不怕”的革命大无畏精神,可是他却听不得穷苦百姓的哭声,听到哭声就要流泪。这是一种什么情感?这是伟大领袖对于百姓的一种质朴情感,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共产党人就是为着解放穷苦百姓而生,就是为着谋取人民福利而存。

  无论是毛主席的“泪”,还是温总理的“信”,其实都饱含着对人民的无比深情,都寄托着对百姓的无比牵挂,百姓的冷暖、疾苦,都深深牵动着他们的心,并甘愿为之奋斗,为之忙碌,这就是我们百姓的最大幸福,这也是我们百姓的最大感动。因为如此,百姓也深深地对他们表达着爱戴、怀念和拥护。

  如果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能做到如此,百姓还有什么烦忧?但愿温总理的“信”、毛主席的“泪”,能够给一些官员以触动、以警醒,这就是百姓的最大欣慰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总理  总理词条  主席  主席词条  
导闻

 1955年授衔的遗憾:军衔过于压...

实际军衔与编制军衔严重脱节,实际军衔普遍低于编制军衔。中央军委认为军衔制度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建议取消。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探讨、分析、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