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兰近照
口述人:孙秀兰
采访人:王蕊 张雯雯
孙秀兰对自己的革命经历非常自豪,话匣子一打开,别人很难插话。这个没读过书的荣成农村妇女,见证了土地革命、解放战争、支援大西北等一系列大事件背后,还有她们的“大后方革命”。
17岁时加入地下党
孙秀兰17岁那年,村里来了个男子,叫宋京白,是中共地下党员,后来成了孙秀兰和她的侄子、侄女三个人的入党介绍人。
孙秀兰入党那天,宋京白带孙秀兰姑侄三人开会,三人都表示不怕牺牲一切,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然后,几个人去了孙秀兰家,反锁门、关好窗户,宋京白带着大家宣誓。就这样,孙秀兰成了一名中共党员。
“粮尖革命”不了了之
1945年前后,成山一带农民交租的量具是斗。地主用斗收租时,总要求在斗的小口上冒出一个粮尖儿,这样每斗实际要多交2到3斤。
针对这2到3斤,在宋京白带领下,孙秀兰姑侄三人开始“闹革命”。他们督促收粮人退还粮尖,再由他们负责退给交租人。但当他们热心地逐户给村民退粮时,村民却摆着手,连说“俺不要,俺不要”。原因是不敢得罪收租人,深层次原因是怕过几天形势有变化,被人倒算账。 “粮尖革命”不了了之。
带头领导村民土改
1946年10月,土地政策终于大变。还是由宋京白、孙秀兰姑侄几个骨干带头,成山四村的无地、少地者开始分土地。孙秀兰记得,一天早晨,包括地主在内的全村人都聚拢到打谷场,宋京白站在一个大土台子上,高声问,“乡亲们,你们受了这么些年罪,帮地主种地种了多少年了?”下边人群闹嚷嚷地回应,有说10年的,有说20年的,还有说30年的。顿了顿,宋京白又对地主说:“你家里有三口人,你就留3个人的地,其余的都拿出来分给老百姓。”一听这话,衣衫破烂的人们喜笑颜开。
分完土地,孙秀兰就组织村民开大会,号召年轻人参军保卫刚得到的土地,帮部队纳鞋底子、补衣裳,每人不定期地会分到一包下发的破军装、破袜子,妇女们往往剪了自己的衣服缝补军装。
半生临时工,建设大西北
1948年,21岁的孙秀兰结婚。两年后,孙秀兰抱着孩子跟丈夫去了大连。
1956年4月,为支援大西北建设,孙秀兰丈夫所在建筑公司的四五千员工全部去了西宁,组建成青海省一建、二建公司。孙秀兰这些家属随后跟去,在西宁期间,孙家又添了5个孩子,孙秀兰在单位干临时工。上世纪90年代初,孙秀兰的丈夫退休后,他们一家才回到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