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围”处处留下历史印记。
记者昨日获悉,韶关有关部门初步计划在2011年7月1日建党90周年前,完成始兴红围和南雄市黎口镇瑶坑村两个抗战期间省委秘密驻地遗址的修复工程。
历史:省委机关在此领导抗日救亡
昨天上午,记者走近“红围”,只见一座用河卵石和青砖砌成的围楼矗立于荒野之中,墙体高大且略显红色。据始兴县史志办主任曾韶柱介绍,这座围楼是清道光年间建的,因用石灰、糯米、蜜糖浆砌的石墙,长年日洒雨淋,风雨侵蚀,墙体呈红色,所以叫“红围”。围门有三道,外门包铁皮,围墙很厚,固若金汤,围楼以前共有五层,有96间房子。
1940年春,省委机关迁到“红围”办公,领导全省抗日救亡运动。一直到1941年春,广东省委机关才迁往韶关。
揭秘:“红围”上演浪漫“潜伏”故事
这里,发生过许多英勇的壮举和感人故事,而因革命工作牵手的黎百松和司徒明更是被传为佳话。黎百松原是南雄县委组织部长,当时主要负责地下电台工作。电台原设立于南雄一个小村,但黎百松发现,此处因房子矮小,只能在树林中架天线工作,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在他的建议下,经省委领导同意后,电台迅速迁移到始兴“红围”。
第一次转移时,黎百松和同事赖仰高将电台收发机藏在两筐谷子里,挑到南雄城,改装在大皮箱内隐藏起来。没想到他们在旅馆分开住宿时,赖仰高被抓壮丁抓走了。黎百松立即利用一切关系进行营救。然后,他们将发报机取出伪装成行李,连夜挑着奔向始兴。不料刚到达始兴城,又被自卫队哨兵喝令停住。黎百松沉着冷静,泰然出示盖有始兴某小学公章的教职员襟章,巧妙地蒙混过关,从而保证了电台的安全。
在省委电台工作的司徒明是一个年轻姑娘,她与黎百松以做生意为掩护,并假扮夫妻身份经常外出开展活动。在共同斗争中,他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最后终于结成一对革命伴侣。
展望:原地筹建纪念馆纳入“文保”
记者昨日从始兴县委获悉,为了让更多世人了解革命历史,当地正在“红围”筹建省委机关旧址的纪念馆。省文物专家建议,首先要修旧如旧,把目前残破的红围重新修建起来;其次应该在“红围”建立陈列室,以见证那段鲜为人知的光辉历史。
目前,始兴县已经把“红围”列入县级保护文物,并邀请了省专家组指导遗址的规划保护工作。有关部门初步划定了遗址保护区土地红线范围。
“红围”前世今生
曾经,这里是一幢犹如雅典卫墙般古朴宏伟的5层的围楼,发生过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如今,这里却是一座空空如也的旧楼,只有空围的红墙和满眼青苔与沧桑岁月为伴;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又将重新修复,让后人缅怀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这便是广东省委机关抗战时期的秘密办公所在地——始兴“红围”。
(记者卜瑜 通讯员聂珍兰、钟俊锋、官见全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