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光荣、烈比雎阳、死重泰山”这3个词,是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阵亡后,国民政府于1938年分别在武汉、重庆、成都为其题的字。昨日,王铭章的14名亲属从全国各地赶到成都建川博物馆,将家族珍藏几十年的几块题字牌匾送到川军抗战馆保存。
匾归成都题字原件在军事博物馆
昨日,在建川博物馆的中国老兵手印广场上,在阳光照射下,刻着金色大字的牌匾非常夺目。“前3个牌匾上的题字,都是爷爷抗日阵亡后,1938年蒋介石分别在3个地方为他题写的。”王铭章的长孙王德明说,为留作纪念,家人将题字刻成牌匾珍藏。
几十年来,已98岁高龄的王铭章遗孀叶亚华一直将牌匾保管在身边,不管是在宝岛台湾,还是到美国居住,牌匾都一路随行,从没有离开过她的身边。
2005年,叶亚华从台湾回成都定居,特地在成都新家里布置了一个王铭章小纪念堂,里面摆放着王铭章的纪念物品,其中就包括这几块牌匾。“当听说成都有家建川博物馆,里面有专门的川军纪念馆和爷爷的塑像时,婆婆就想将这些珍藏的宝贝提供给博物馆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川军抗战的历史和经历。”王德明说,题字原件现被北京军事博物馆收藏,牌匾就放在建川川军纪念馆。捐赠前,叶亚华还特地将牌匾翻新了一次。
老兵留印抗战女兵15岁时就参军
填写抗战从军简历,涂上红色墨水,在白纸上按下手印……昨日还有7名川籍抗战老兵来到建川博物馆。已到耄耋之年的他们,将手印留在了川军手印碑林里。
“当时好多青年都在抗日,自己肯定也坐不住了嘛。”作为7个老兵里的唯一女性,今年85岁的黄润蒲,回忆起当时参军抗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1939年,黄埔军校正在招人,当时只有15岁的黄润蒲也想投笔从戎,于是瞒着家人,和几个同学徒步走了3天,到绵阳报名考试参军。来自不同部队的7位老兵大都有着相似经历,少年时就跟随部队抗日。
“抗日战争时,川军出了不少大英雄。”将手印留在川军手印碑林后,黄润蒲激动地说,看到这么多老兵的手印,感觉非常震撼。
历史人物
抗日将领王铭章
王铭章(1893-1938),成都新都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袁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4师师长,川军第41军第122师师长,第41军代理军长等职。“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王铭章主动请缨,带领122师出川抗日,转战晋东、鲁南,英勇杀敌,战功卓著。
1938年3月14日,侵华日军向台儿庄以北滕县发动进攻。在滕县保卫战中,122师、124师5000余名官兵与日军苦战4日。3月17日晚,日军攻陷滕县,王铭章及122师3000余官兵全部殉国,仅200余人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