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说不清爷爷真名,却记住了化名——张振邦。孩子们无缘见到爷爷的面容,却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原本是一位儒雅的教书先生,放下教鞭投身抗战成了一名区长,45岁壮年就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如今,60多年过去了,老人的孙子孙女有个共同的心愿:找到爷爷的坟墓,清明时到爷爷坟前祭奠。
“传家宝”引出的故事
刘春林是老人的孙子,3月3日上午11时许,他在遵化市的家中给记者拿出了他们家的“传家宝”——一张华北人民政府革命牺牲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从淡淡的字迹中,能依稀追寻到老人革命的足迹。老人本名刘本才(或刘本方),牺牲时45岁,曾任迁西县区长,籍贯遵化东新庄镇西庄村,1941年参加工作,1942年牺牲于迁西县白庙子。
刘春林的母亲乔瑞兰今年已经76岁,她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公公。“我老伴儿他们家一共三女二男,我老伴儿11岁的时候,我公公就已经牺牲了。”但乔瑞兰平日里经常听婆婆谈起公公当年的一些事情。
“我公公他们兄弟四个,他是老三。他是唐山师范毕业的,特别聪明好学。那时家里的俄语书有半皮箱。不过由于家里穷,后来都被我糊窗户、剪鞋样儿了。”乔瑞兰笑着说。
教书先生投身革命壮烈牺牲
乔瑞兰说,公公在参加革命以前是一位教书先生。在遵化城东很多地方都工作过。“我公公在下蒋村教书的时候他们一家子还在那里住过好几年呢。”乔瑞兰告诉记者。
乔瑞兰说,由于公公做的是地下党的工作,办事必须特别谨慎,所以家里并没有留下公公的照片和信件等东西,只是听别人说起过公公当年的样子,“长瓜子脸,穿长袍、大褂,走路特别利落。参加革命后身上经常背一个褡裢。”
关于老人牺牲时的情节乔瑞兰一家也是听别人提起的。“听说我公公牺牲前在迁西当区长,由于被叛徒出卖,他和一个警卫被敌人包围了。当时我公公叫警卫赶紧撤退,但警卫不走,跑到猪圈里去埋文件,后来就被敌人打死了。然后,敌人开始杀害我公公。敌人先开枪打中了他的脚踝,后来又开了一枪打中了他的后脑,当时就牺牲了。”乔瑞兰说,“听说我公公被葬在了当地的烈士陵园,棺材都是用松木板拼的。”
希望到老人坟前祭拜
凭着这些线索,刘春林一家曾多次到迁西各地寻找老人的坟墓。“每年一快到清明,我们就特别想去找找。希望能到他老人家的坟前祭拜一下。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刘春林说。
“我们听说我公公还有另一个警卫,当时幸存了下来。后来到唐山的水泥厂工作。听说前些年还健在,但我们一直没有联系上。现在我们很想找到他,或许他能给我们提供一些线索。”刘春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