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一次呼吁,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将牺牲三代中国人。变异食品也将会使中华民族智力、体力、脑力以及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整体下降。一些黑心企业家不顾老百姓死活,长期推销家禽催长素、化学元素增产剂、杀虫剂等有害元素产品毒害中国人,这是一个长期存在、长期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性问题。本文摘自:中国红故事网
记得,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嘉宾网友全球网络在线互动时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世平:“有人说,化学饲料、化肥等化学元素残害了至少3代中国人,这也是中国人自己在残害自己,你认为呢?”等问题。他回答说:“网友提的这个问题带有你的客观想法。这个想法不是特别合理,这只是我个人跟你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建国初期属于经济恢复、经济发展、经济重建的时期,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内外战争,是一个恢复重建的过程。1949年建国,我们国家的人口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在当时的状况下,农业经济、各方面的经济水平都是比较落后,非常低下的,怎样恢复经济,这是一个时期。当时谈不上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在这个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应该说农药化肥这个问题提出来是在70年代前后才开始。60年代的人很少提化肥这个问题。我们国家石油是在大庆油田开发以后才出现的。化肥是石油的副产品,没有石油谈不上有化肥,这是一个前提。化肥的发展是根据整个经济水平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发展。70年代以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进入80年代初期,提出解决温饱的问题。可能50岁左右的人会有这个经历,以前人们很少吃到细粮,当时是供给制,不光吃的油、米、面,包括穿的,这些都是供给制,就是凭票供应,一个月的粮食28斤、25斤半,最多的有30几斤、40斤,按照不同的岗位定量。当时为什么定量?是由于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粮食种植技术水平受到限制,水平上不去。以后人口还在不断提升,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计划生育,如果不提倡这个,这个问题无法控制。同时要怎么提高粮食产量,当时国内外认同的也就是化肥。食用农业的发展,从能源发展、经济发展需要,因为石油不光是化肥的问题,它的副产品是一系列的,石化产业也都是随着石油产品的开发在蒸蒸日上,也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就是怎么在农业这个领域促使它发展。首先就是通过化肥提高它的产量。这不光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也是全球的农业的发展。尤其我们国家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因为人口特别多,怎么保障温饱问题,温饱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能够提高粮食产量,一定要首先考虑到施肥,种地不施肥,肯定产量下降。从70年代到今天,化肥不光是我们国家,也是全世界各国的一个主要的技术手段。化肥实施过多,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的问题,包括重金属。重金属主要是施用的化肥产品带来的问题,比如尿素、无机肥带来的问题;如果不施肥,我们国家面临的又是一个不可想象的问题,就是粮食保证不了供给。我们在发现一个机会的同时,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不是说害了三代人,这么理解是不正确的。如果有机会你到非洲,它的粮食非常稀少,他们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粮食能够保证供给,解决温饱问题。它不是在选择什么样的粮食,不是这个粮食是否含重金属,可能是见了粮食就抢,朝鲜可能也是面临这样的问题。当你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的时候,你要选择质量上乘的食品;当你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可能你就没有条件,这是不同的时间段对一个问题怎么去看待的问题。”
其实,我非常反感中国一些专家学者用所谓“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来搪塞他们指挥和研发增产素、催肥剂、杀虫剂等产品来残害中国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当时,我没有反驳他,因为,王世平的观点代表了一批毫无良知“科学家”的内在思维。这不仅让我想到三聚氰胺,在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问题;在乳牛、奶牛中的喂养,以至于中国奶牛整体报废。还有猪饲料、鸭饲料、鸡饲料等等。人不是牲口,“科学家”把人作为牲口、家禽家畜、农产品对象来研发、出成果,这是何等丧尽天良,何等灭绝人性。
最近,《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2010~2011消费者食品安全信心报告该报告内容显示》,近七成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感到“没有安全感”。
也有一些有良心的专家指出,控制好源头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农药残留怎么不超标?很简单,按照国家规定来使用。但在中国有两亿多农户、农业组织化程度还很低下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就很不简单。专家们寄希望于农民自己成立合作社,或者有中介组织把农民管起来。他们表示,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已经有类似的组织,并且发展得都比较好,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种合作社或者中介组织推广到全国。
最后,我坚决反对用所谓“解决中国人温饱问题”这种说法来纵容、包庇、滥用化学饲料、化肥、化学元素等有害产品来毒害中国人的任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