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著名报人范敬宜病逝。
“如果有来生,还是当记者”,这是范老生前说过的话。老人驾鹤西去,他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让人称赞、让人敬佩。
范老之前姓范的著名记者,还有个叫范长江。范长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奔赴延安地区,采写出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著作。而范敬宜老人,则是经历了这个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他用自己的新闻作品记载了改革开放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巨大变迁。
笔者作为新闻界的晚辈,每每为范敬宜老人生出尊敬之心、崇敬之情。他先是在辽宁农村采访报道,用细腻的笔触对比农村生活的变化,后来先后成为《经济日报》、《人民日报》的总编辑。退休下来后,他又成为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开始奖掖后进。
长在红旗下,沐浴着新中国的光辉。范敬宜的一生,波折坎坷,跌宕起伏。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可以说是饱受磨难。然而,借助下放农村的机会,他能亲身体验农民大众的疾苦。淳朴、善良、诚实、乐观,这些都是农民大众的美好品德。范敬宜在农民大众美好品德的感召下,没有颓废,没有消沉,在被剥夺了写作权利的前提下,继续坚持用笔名发表文章。
先生曾说,五种人不适宜当记者:不热爱新闻工作的不可以,怕吃苦的不可以,畏风险的不可以,慕浮华的不可以,无悟性的不可以。热爱新闻工作,耐得住苦难,受得住风险,经得住诱惑,再加上那颗聪明、睿智的大脑,才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妙笔生花的范敬宜,遇上了自己的伯乐,从此人生步入辉煌时期。先前积累下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他后来的发展,也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文化底蕴决定了审美品位,也决定了老人对于完美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