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广州异地复建新一军墓地2.7万将士魂归长洲岛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资料图片)

  年深日久,坐落于广园东地段的原占地8万平方米的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已经残存无几。广园东路、广深铁路将仅存的墓门牌坊、东纪功亭、纪念塔三处建筑分割开来,淹没在周边密集的建筑群中,不复可辨。

  2005年8月,广州市同意异地迁建意见,最终确定黄埔长洲岛思亭路以东、抗日英雄路路侧地块为复建选址。复建资金,由市政府协调安排。

  日前,在市政协大会的分组讨论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承诺市政府会不吝花钱迁建新一军墓地。

  文记者黄丹彤、林洪浩

  图记者王维宣(除署名外)

  刚刚闭幕的广州两会,有关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的保护问题再度引起代表关注。建成于1947年9月的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原陆军新编第一军赴印缅抗击日本侵略军为国捐躯的2.7万多名将士而建,位于白云山马头岗上(今天的濂泉路、广园东路一带),原来总占地达8万多平方米,如今被周边单位分割,只剩下零零散散的个别建筑。

  据本报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公墓最终确定将在黄埔长洲岛思亭路以东、抗日英雄路路侧地块异地复建。复建资金将由广州市政府协调安排,黄埔区负责具体落实,复建后的墓园将由黄埔区进行管理。目前方案已上报广州市政府,不久之后将有一个结论。

  东纪功亭位于肉菜市场内。

  现场直击:

  纪功亭“藏身”菜市场

  新一军阵亡将士墓地,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公墓入口牌坊、纪念塔以及纪功亭。“文革”期间,墓园遭到严重破坏,面目全非。公墓的三个组成部分被割裂成三块。如今,纪功亭被一个菜肉市场包围,公墓入口牌坊则位于濂泉路布料批发市场内。最主要的纪念塔,则位于周边单位的管辖范围内。

  记者昨天下午来到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所处的广园东地段。墓门牌坊上字迹已经非常模糊,一对牌坊分别在濂泉路两边。其中位于西边的墓门牌坊整个被服装批发档口包围,牌坊的钢筋混凝土柱子上挂满童装。东面墓门牌坊已经被改成门房,但还能看清原来的结构。

  再往北跨过广深铁路以北,当年的西纪功亭早已不知所终,在附近的广园中综合肉菜市场里,有一座破旧的八角攒尖顶亭子,这就是东纪功亭。亭子中间的“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石碑,向人们提醒着这幢建筑的身份。

  从菜市场出来,往北越过广园东路,原来的纪念塔位置已经被建筑物挡得严严实实。

  最新进展:

  黄埔长洲岛异地复建

  1994年,公墓被列为广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塔的两截青石纪念碑被找回,镶回纪念塔背面。广州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对修复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非常重视,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希望尽快解决问题。这几年市政府、市政协、市文化局、省台办等曾多次前往公墓考察。

  说起公墓异地迁建的决策过程,现任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广州市民革原副主委李沛辉告诉记者,老兵们希望可以原址修复,恢复原来的广场便于拜祭。但拆迁补偿问题一直不能达到统一意见。于是考虑异地搬迁。先是选中白云仙观后面,但由于涉及产权问题,未能解决。后来又选址白云山前的“四方地”(现云台花园前面),但也未果。“后来,广州市决定将辛亥革命纪念馆、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等都迁建到黄埔长洲岛,异地迁建的事就这样确定下来。”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军  一军词条  洲岛  洲岛词条  将士  将士词条  广州  广州词条  建新  建新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