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迎忠骨凝聚两岸情(图)

  

  李宗远向记者介绍被掳至海外的中国劳工情况 摄/记者林晖

  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接受记者专访

  抗战史专家:迎忠骨凝聚两岸情

  "迎接抗日战士遗骨回国的活动很有意义。"日前,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国内网友发起的"迎接抗日战士遗骨回国"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宗远说,希望通过这项活动,能以历史为纽带,凝聚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人的爱国情感,加强两岸人民的合作和交流。

  讲述

  发现到过巴新幸存者

  据李宗远介绍,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编研部在1999年开展"被强征到日本的中国劳工调查"的课题研究工作时,发现1942-1945年,侵华日军除强征中国劳工在中国和日本从事繁重的劳动外,还把部分中国劳工送往朝鲜半岛和南洋岛屿从事苦役。

  2001年,李宗远曾亲赴上海访问了一位叫施方舟、原籍江苏省吴江县盛泽镇的劳工幸存者。据当时的访问记录显示,施方舟于1942年夏季被日军掳走。

  历史记录显示,施方舟极有可能与"八百壮士"部分官兵一起,在巴新经历了非人、悲惨的劳役生活。通过整理访问施方舟的影像和口述记录,当年中国劳工与"八百壮士"在海外共同经历的这段鲜为人知的血泪史,得以再现。

  评价

  填补空缺增进交流

  对于抗日战士被送往巴新之后的经历,以及幸存战士后来如何回国的,李宗远说,这段历史的记录目前空缺。

  他说,随着"迎接抗日战士遗骨回国"行动的进展,当年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将会逐渐清晰,有助于这段历史的重新发掘和研究,还历史一个真相;同时,也让国人更多地了解过去、铭记当年那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建议

  分则迁葬集中则建公墓

  另外,李宗远还对国内网友"迎接抗日战士遗骨回国"的行动提出建议。

  他说,如果遗留在巴新的抗日战士的墓碑分布分散,建议迁葬回国内,最好通过两岸的合作促成此事,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合作和交流;但如果墓碑成片集中,则建议中国和巴新两国政府合作,把墓地建成公墓并保留好、维护好。

  "总之,迁葬抗战英雄的遗骨回国是件好事,但过程会非常复杂。希望能通过两岸合作,以及中国和巴新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合作来解决。"李宗远说。

  幸存劳工忆岛上辛酸经历

  根据李宗远当时访问施方舟的影像记录,90岁高龄的施方舟(老人现已去世)当时身穿黄色T恤衫,一头银发,看起来精神矍铄,他用地道的上海话回忆起当年在巴新劳役的悲苦经历。

  当时,他的妻子和女儿、儿媳也接受了访问。 (据馆长提供的影像资料)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抗日战争纪念馆  抗日战争纪念馆词条  忠骨  忠骨词条  馆长  馆长词条  两岸  两岸词条  凝聚  凝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