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县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累计审理案件266起。即使躺在病床上,他还是放不下心,念叨最多的仍然是案件审理工作。他身高不足1.7米,体重也不足100斤,但这样一副瘦弱的身躯却蕴含着超乎想象的坚强与韧劲。
他曾被市纪委授予案件审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多次被评为县纪委机关优秀党员和优秀公务员。他就是陕西省眉县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周引朝。
“哪怕是冷板凳,我也要把它坐热”
2003年7月,40岁的周引朝由眉县纪委办公室主任调任案件审理室主任。从领导身边的“热门”科室调整到“冷门”科室,周引朝没有一丝怨言,很快就到任。“你傻啊,放着好事情不干,以后准备得罪人吧!”周围个别朋友和亲戚的劝阻,没有挡住周引朝的义无反顾。
案件审理是纪委处理案件定性和量纪的关口,法规能力成了横亘在他这个“新手”面前的一座大山。周引朝找来《案件审理工作教程》等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案件查处程序和违纪行为构成要件。他深知自己这个岁数的记忆力不如年轻人,就用最笨最有效的方法学习——做笔记。于是,周引朝成了单位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这几年来,他积攒了十几本、累计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渐渐完成了由事务型向业务型干部的转型。
靠着扎实过硬的业务能力,周引朝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尊重。县直部门纪检组、乡镇纪委在案件审理中遇到难题求助于他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毫不吝啬地传授所学所会。
眉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李少鹏这样评价周引朝:“他平时话不多,但他投入审理后如鱼得水,总能抓住案件实质,处理建议妥切。”近几年,他审结的3起案件被宝鸡市纪委选为全市优质案件,在县区之间展览交流。
“审案就要审好,容不得半点马虎”
最考验审理干部的是对案件整体的把握能力,也许一念之差就会影响处理结果的准确性。有一次,周引朝看着调查案卷,突然感到了几分压力:一方是交情深厚的县纪委案件检查室主任,另一方是任职时间不长的副镇长,是照顾关系还是尊重事实?其实案情并不复杂,这个副镇长分管计生工作后,便安排人员将罚没款给计生办添设了一些桌椅等办公用品,案件检查室提出按照私设“小金库”和坐收坐支两个错误处理。“老弟,咱俩先通通气。”周引朝主动找到案件检查室主任聊了起来:“出于一个违纪目的实施行为不好定成两个错误吧?这可是《纪律处分条例》上说的法规竞合情形啊!”后来县纪委研究处理意见时,周引朝有理有据地阐述了为何应按照一个违纪行为定性,就连列席会议的案件检查室主任也频频点头。
处分落实是审理工作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项工作,周引朝擅长“以柔克刚”来推动工作。县农机站某干部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受了处分,他既不服气也不愿意写检讨,周引朝与他面对面促膝交谈,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促使他承认了错误。可在落实处分要扣发该干部年终奖金时,他又找组织找领导,说自己背上处分就不错了,怎么还要扣奖金?周引朝不辞辛苦多次找到他所在部门,与其领导一起做教育说服工作,靠着真心耐心打动了他,他最终主动退出了多领的奖金,并感慨地说:“没见过这样把公家事当自己事干的!”
周引朝常说:“我们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不能对犯错同志遇到的工作和生活问题置之不理,要多一些同情心。”几年前,一名干部因经济问题受到了行政撤职处分,然而单位没有及时为他安排新的工作岗位。周引朝通过回访教育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向组织部门反映,帮助落实有关待遇、安排适当岗位。受处分人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也坚定了改错向善的决心。
“心里想着‘大家’,‘小家’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就像周引朝的同事、眉县纪委案件审理室干部李伟形容的:周引朝是心里总想着别人的实在人。可他对同事实在、对违纪人员实在,独独对自己的家人“不实在”。为了工作,记不清他多少次将家里重担撇给了妻子,多少回没有辅导女儿学习,多少个节假日放弃了家庭团聚的机会。
2005年春节前的一天,周引朝与同事们仍然在乡下忙碌,那天大雪纷飞,道路崎岖难行,晚上他们就夜宿在村委会办公室。第二天,传来坏消息:周引朝的妻子煤气中毒了!周引朝怀着愧疚陪伴了昏迷的妻子一个多月,想尽办法要唤回她的知觉,但一切努力都没能挽回妻子的生命。可办完妻子的丧事,周引朝没多休息一天就又投入了紧张繁忙的工作,把悲伤深深埋进了心底。
2013年5月27日上午,眉县刚召开完作风、纪律检查动员会,作为检查组长的周引朝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领着检查组出发了,一直忙到了当天下午6点多。
离开时,周引朝刚走到三楼楼梯口,身子一软突然倒下了。同事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脑溢血!必须马上手术!”
闻讯而来的女儿扑在昏迷的爸爸身上大哭:“爸爸,你不要离开我!我不想一个人!”撕心裂肺的哭喊让周围人潸然泪下。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周引朝较好地恢复了语言功能和神经功能。医生叮嘱他要好好休养,而他却执拗地要求马上重返工作岗位。领导一再让他多休息一段时间的劝慰,没能挡住他对事业的执着。同事们熟悉的那个瘦弱身影,又开始在审理室不停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