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朱镕基的“自责”为啥让人肃然起敬?

 

  《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9月2日起在全国公开发行,让已退休6年、81岁的朱镕基回归公众视野。(2009年9月2日《人民日报》)

  朱镕基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威望的生成,主要来自于他那种历经坎坷仍然“头角峥嵘、敢说敢干、清正廉洁、嫉恶如仇、情烈似火”的个性,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的公仆情怀,对祖国强盛执著追求的人格魅力。

  曾有报道称,以铁面无私为人称颂的总理朱镕基,1999年,到云南视察工作。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边疆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状况,朱总理提出到基层看看。朱总理选择了昭通地区。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了一户农家:两间草棚,一口水缸,几双草鞋,屋角堆着一堆土豆,除此之外,家徒四壁。朱总理关切地询问了大娘家情况:家有几口人,种植什么作物,一年收入多少,平常吃些什么等。大娘一一如实作答:一天两顿饭,早上干活前扔几个土豆到火炕中;中午回家,火炕中的土豆就是午餐;下午依然是土豆,奢侈一点就蘸点盐。全家只有一套可以勉强称为衣服的衣服,谁出远门谁穿。大娘“口无遮挡”的回答,深深震动了总理总理面色凝重,双眉紧锁,久久不语,那双忧国忧民的双眼湿润了;良久,他缓缓地对大娘及随行人员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并掏出随身的一些钱,交给了大娘,希望大娘购置一些衣物,添置几件生产工具,度过眼前生活上的困难。

  一个国家领导人,面前百姓的艰辛流下了“自责”的泪水,这样的“自责”令人顿然起敬。我感到,这泪花中展示的是共产党人心系人民、尊重人民的本色,显示的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让我们触摸到的是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有些为官者缺少的正是这种“自责”。他们置群众的疾苦于不顾,有的人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有的人贪功诿过两面三刀,有的人以权谋私洋洋自得,有的人厚颜无耻地跑官买官……在这些人眼中,只要能爬上高位、手握实权、捞到实惠,什么社会影响、群众舆论、人格国格、礼仪廉耻,都统统可以不管不顾。他们的行为,早已被群众侧目而视,戳脊梁骨。毫无疑问,这样的官员群众是不会买他们帐的。

  因此,我认为,面对朱镕基“自责”的泪水,我们所有的官员都应该深刻反思、警醒。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帮困解难。认真解决好最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常怀“有愧”之心和“自责”之意,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上不愧党”的好干部,成为“下不愧民”的好公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朱镕基  朱镕基词条  肃然起敬  肃然起敬词条  自责  自责词条  为啥  为啥词条  
精神

 用生命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

   赵志贤,中国电信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分公司维护站站长、公众客户中心经理、综合部主任,1974年出生,藏族,1995年毕业于青海邮电学校,2009年7月加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