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虽然偶尔在中南海栖身,但他似乎很眷恋香山的双清别墅。只要处理净手头工作后时间还不算晚,就尽量不留宿中南海。汪东兴说毛泽东之所以如此,是嫌在中南海找的人太多,没法静心思考一些重大问题。(2009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其实,毛泽东不愿意住中南海并非仅限于此。当第一任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正式打报告,再一次敦请中共中央进驻中南海时,毛泽东却说“我不搬,我不做皇帝!”。搬不搬进中南海之所以和皇帝拉上了关系,是因为中南海旧称西苑,属皇家的禁苑。
对在取得政权后,如何走出中国历代帝王、农民起义领袖都无法摆脱的由盛而衰、改朝换代的怪圈,毛泽东在其尚未取得政权时就有所思索。特别是1945年,作为中国民主同盟负责人的黄炎培,在到延安访问时,就向毛泽东发出过类似的疑问:“余60年过眼,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初时聚精会神,继而惰性发作,渐渐竭蹶。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没有能跳出这一周期率的,中共诸君可有良策否?”毛泽东当即答以我们必能跳出这一周期率,并简述相应措施。
从胜利在望之际,他向全党推荐郭沫若所著《甲申三百年祭》,要大家看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如何因骄致败的;从他在发出向北平进发的号令同时,就提出这是去“赶考”,退回来就失败了,希望考个好成绩,都可以感觉毛泽东对封建王朝、农民政权跳不出的颓败周期率保持着高度警惕。
所以,当中共领袖、中共核心机关突然有可能和皇宫禁苑发生关系时,毛泽东的第一反应就说“不”,是极正常的。虽然,毛泽东对跳出周期率充满自信,也很清楚住不住皇宫禁苑,和走不走封建王朝那“新桃换旧符”因循之路,并不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但起码也得拉开一点距离呀,别让老百姓那么快就产生那种我们千方百计避讳的联想啊!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我感到,重温当年毛泽东不愿意住中南海的往事,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的歪风。以豪华办公为例。时下,在发展经济的口号下,不少城市和乡镇打着“展现地方形象”、为了“招商投资”的旗帜,建起了“豪华气派”的党政机关办公大楼。有的办公楼气派得像宫殿,有的办公区漂亮得像公园,不少办公楼成了当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有的领导办公室装修摆设甚至赶上了五星级宾馆,这既反映了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在领导干部身上的退化消遁,也割裂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更折射出一些领导干部的封建特权思想。
正因如此,我认为,对比毛泽东不愿意住中南海,那些在豪华办公楼里“潜伏”的官员,应该有所警醒、有所愧疚、有所醒悟。“历览前圣国与家,成自勤俭破由奢。”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毛泽东所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时刻具有危机感,真正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