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44年毛泽东与三五九旅旅团首长的合影照片。
中新网南泥湾9月9日电 一首脍炙人口、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南泥湾》,向人们讲述了当年八路军在陕北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真实故事。9月8 日,长城哈弗车友们来到了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感受当年的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的情境。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45公里处。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原先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曾是人烟稠密、商贾云集的地方。后来由于当地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加上军阀横行、土匪猖虐,终使民不聊生、不断外逃,从而变成一片荒山野岭。当时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南泥湾呀烂泥湾/荒山臭水黑泥潭/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山鸡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长城哈弗车友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参观。据展览馆工作人员介绍:当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由于日军作战逐步转向敌后战场,加之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向共产党及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并叫嚣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使陕甘宁边区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此困境下,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号召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上述情况说:“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我们的回答是‘自力更生’四个字。”
在此背景下,1941年春,八路军三五九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奉命进驻陕北南泥湾,执行保卫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光荣使命。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南泥湾军民在缺乏生产资金和生产工具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图强的精神,一面战斗,一面生产,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三五九旅建立了农业、工业、运输业、与商业的一系列比较完备的企业,先后办起了一个纺织厂、一个被服厂、两个纸厂、四个木工厂、三个军鞋厂、三个铁厂、一个肥皂厂、两个油坊、八个粉坊、两个煤窑等一批企业,还开办了商店、客栈、以及军人合作社等,为边区打下了一个能够达到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基础,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健康发展,成就显著,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弯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人民负担大大减轻,军民生活明显改善,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943年2月,毛泽东亲自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并嘉奖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
可以说,南泥湾的开荒历程,是八路军战士用镢头和钢枪、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英雄史诗。“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而今天走进南泥湾,长城哈弗车友们看到更多的是苍翠欲滴的青山和繁茂的青草。南泥湾的美景的确让人流连忘返,而追寻和感悟南泥湾精神,更是车友们不远千里、万里踏上这片黄土地的初衷。
如今南泥湾,风吹草低之时,再也寻不到牛羊的踪影。从1999年“再造一个秀美的西北地区”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开始,南泥湾就围绕着绿色做起了生态文章。据介绍,如今南泥湾镇党委、政府已经意识到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够促进信息流通,扩大南泥湾的对外联络与交流,促使人们观念的更新,增强群众的现代意识和开放意识,改善南泥湾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这让南泥湾镇党委、政府把发展经济的目光坚定不移地落在了旅游上。
长城哈弗车友们高兴地获悉,目前南泥湾首先准备结合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观光农业,以南泥湾天然次生林保护区为重点,开发建成能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休闲度假旅游区。另外,准备开发一批集纪念性、艺术性、珍藏性于一体,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而当务之急,则是组建一批与旅游业相配套的第三产业发展项目。他们的目标是:到2010年,旅游业在全镇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