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进入上海,夜宿街头不住民宅,这感动上海、感动国内外的一幕,是陈毅送给全国人民的“ 见面礼”。日前,记者采访在济的南下干部王友枚、朱炳、张福颀等人时,他们深情回忆了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优秀诗人的点滴事迹。
近距离感受陈毅的幽默
1948年5月,19岁的朱炳在华东军区随营学校1团1营1连任副班长时奉命参加向中原地区进军,集结于河南省濮阳附近。在待命期间,聆听了陈毅司令员的动员报告。
朱炳回忆说:“当时,会场就设在村南的一个大广场上,主席台由6辆美国10轮大卡车组成,主席台上方挂有‘向中原地区进军动员大会’的横幅,身着灰色军装、身体魁梧的陈毅走到了条桌前,用洪亮的四川话向同志们问好……”
“陈毅说,现在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了,我们奉中央军委命令向中原进军,减轻国民党向解放区进攻的军事力量。接着,他说,这是到国民党地区,很可能被敌人打散了迷失方向,也可能吃不上饭、喝不上水,必要时不能入村住宿,我们的困难是太大、太多了……”
“陈毅说得都很通俗,说得很细,跟教小孩似的。”朱炳表示,“陈毅司令员在讲党的新区有关政策时说,政策是生命。不住村,就是怕老百姓不相信,这么大的队伍,他们怎么知道我们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不这样,咱们在中原就站不住脚。”
最后,陈毅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有战士提问:“我的对象是不是不能带着?”陈毅风趣地说:“现在不能带。那边安定了站住脚了,我一定给你调过去,咱们在那边胜利相见。”
朱炳说:“那次动员会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近距离聆听首长的报告,他的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陈毅为我“讨”要稿纸
在上海解放的最初几天,陈毅司令员有两次在群众大会上讲话,其中一次就是在法商电车公司的工会成立大会上,向全体工人讲话。解放之前,法商电车公司工人有着“红色堡垒”之称。所以,解放后首先在这里成立工会。
作为上海人民电台记者,王友枚也被派去采访。结束后,趁着陈毅休息的间隙,众多记者都把写好的新闻稿送上,争着请他审阅。陈毅十分谦虚,笑着对大家说:“你们发稿,文责自负嘛!”记者们再三坚持,因为都想得到他那飘逸潇洒的签名。
最终,陈毅只好照办了。轮到签发王友枚写的稿件时,陈毅皱起了眉头,问道:“ 你是电台的记者吗?记者同志为啥不用稿纸写稿,光光的白纸,我的名字签在哪里呀?”一句话问得王友枚面红耳赤,几乎无法回答。
王友枚说:“在解放区,我们每个编辑一个月只发一两张糊窗户的白纸,一包蓝颜料自己泡墨水用,刚进上海,一切均未就绪,哪里顾得上印稿纸呀!我把情况说明以后,陈毅立即吩咐秘书说:‘打电话给他们台长,要给记者创造采访条件。’”
过后不久,王友枚就领到了稿纸、笔记本、手电筒等采访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