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追寻毛泽东新春佳节的历史足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众所周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是举家团圆、访亲拜友、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日子。一代伟人毛泽东和寻常百姓一样,尤其钟情喜爱这个节日,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他总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与寻常百姓共度春节,留下许多动人佳话。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党领导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春节毛泽东宣布放假三天。为了让红军战士和群众欢欢喜喜过个好年,毛泽东特地发给每位战士三块银元,并派人到宁冈杀猪,挑运到茨坪,每人分三斤猪肉。对缺米少盐的困难户,另外分给他们米和盐。这样一来,茨坪的红军战士和百姓,人人都有米果吃,家家都蒸了米馅肉。

 

  1929年2月9日,正值除夕,红四军为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转战来到瑞金北陲十几里人烟稀少的大柏地。官兵们身上只有两件单衣,部队在名叫前村的村庄停下来,军部住进了村中的王家祠。毛泽东心情沉重,他想,无论如何,也得让战士们吃上一顿年饭。毛泽东将想法告诉朱德,叫人找来军需处长范树德,交代了一个重要任务:一定想办法搞到酒菜,让战士们吃上一餐年饭。范树德与十几个司务长计议一番,决定先向群众打欠条,凡是食物全部过秤登记。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全党全军一派喜气洋洋。这年的2月4日就是春节,后勤部门想多弄一点鱼、肉庆祝一下,无奈贵州这个地方当时太穷,一时实在难以筹到足够十几万人享用的食品,毛泽东也只分到一碗红烧肉、几个辣椒。但他舍不得吃,因为他想到,在不久之前攻占黎平、强渡乌江、进攻遵义的战斗中,留下了不少伤病员,他们更需要关怀。因此,大年初一这一天,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就去看望这些伤病员,并捐出自己的伙食尾子,改善伤病员的生活,使他们异常感动。

 

  1941年的春节期间,在延安中央机关一连演了几个晚上的戏,附近许多乡亲也应邀前来观看。有一天晚上,毛泽东走进礼堂之后,发现干部战士都坐在前面,而老乡们都坐在后面,最前面的两排座位还给中央首长留下了。于是,毛泽东便当场对干部战士说:“同志们,老乡们生产都很忙,看戏机会很少,而且要跑很远的路(来到这里),不容易呀!我们应该让他们坐在最前面看戏。”说完自己就带头坐到了最后面,干部和战士也跟着毛泽东到后面。老乡们很感动,一再谦让,最后还是被毛泽东劝着坐到了最前面。几十年来,这件事一直成为延安人民的美谈。

 

  毛泽东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的小礼堂请村里人吃饭。八路军的通讯广播归三局管,三局的干部战士有许多是从大后方或敌占区来的知识青年。在整风审干时,他们中不少人被错打成特务,后来虽然作了甄别平反,但有些人仍然背着思想包袱。1945年春节毛泽东请三局的干部战士到枣园,对大家说:“三局同志今天到这里来给我拜年,现在我给你们拜年,你们辛苦了。 ”说到不少人在运动中受委屈的事,毛泽东摘下帽子,恭恭敬敬地给大家鞠躬。

 

  除了外出和慰问,忙于开会也是毛泽东春节的一大特色。1957年大年初一早上8时,毛泽东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座谈会,40余位党外人士参加。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过年,临时决定把各位请来开会,主要谈矛盾问题。可能大家还都没有吃早饭吧,这样,先吃碗肉末挂面, 填饱肚子再开会。”这些被邀请到会的人怎么也没想到,毛泽东会用如此简便省事、饭菜合一的面条来招待他们。与其说是来开会,不如说是在参 加新年团拜。40多人的一顿早餐,用时仅10分钟就解决了,很契合毛泽东提倡的反铺张、反浪费原则。

 

  后来很多人回忆,一到春节毛泽东首先想到的就是身边的工作人员,比如炊事员、警卫员、机要员、秘书、司机等。哪怕自己再忙,他都要亲自去慰问他们,同他们握手,向他们拜年,而且总是诙谐地说:“你们长年累月为我们服务,连春节也很少休息,你们辛苦了! ”接着一个个问寒问暖,家里情况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困难?并请他们转达对他们家属的节日问候和祝贺。  追寻毛泽东新春佳节的历史足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古人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现在提起毛泽东,许多人总是心往神追,甚至热泪盈眶,原因何在?因为他热爱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实践证明,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我们对群众的感情有多深,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就有多深。现在一些地方主政官员,常为干群关系紧张感到恐慌,愿您从毛泽东春节的历史足迹中受到启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追寻毛泽东新春佳节的历史足迹  毛泽东  毛泽东词条  佳节  佳节词条  足迹  足迹词条  追寻  追寻词条  新春  新春词条  
先辈

 鲁佛民日记中的毛泽东

   在6月26日捐赠的文物中,鲁佛民手书自传和《青岛日记》、《延安日记》,忠实记录了一名知识分子的生活历程。   《青岛日记》成文于192...(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