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韩先良,曾4救“李云龙”

    前言

 

    今年,湖南省军区东湖干休所有两桩喜事,健在的3名老红军中,有两名迎来了百岁寿诞。6月,老红军韩先良的百岁寿宴在长沙举办,总政治部主任张阳专程发来贺信,他成为东湖干休所创所至今第一位百岁老红军。另一位老红军陈云忠,也将在本月下旬举办百岁寿宴。两位老红军,都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在无数次战役中经历九死一生,并取得辉煌战果。韩先良担任过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原型之一、一代战将王近山的警卫员,曾4次救下王近山;在飞夺泸定桥经典一役中,陈云忠作为先期侦察兵,贡献卓著。他们是国家的宝贝,是人民的宝贝,“人物”版将陆续推出两位百岁老红军的特稿,让我们共同举杯,敬祝老红军们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一生征战救过28个人的命,曾4次救下“李云龙”

 

    韩先良,生于1914年,湖北省礼山(今大悟)县人,用中国人的虚岁数法,已至期颐之年,100岁了。

 

    韩老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消灭敌人不计其数,也曾救过28个战友的命。“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在战场上只要碰到战友受伤了,那根本顾不得个人安危,心里只想着一定要把战友救出来。有的战友连名字我都不知道。”老人的思绪早已飘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而记忆中最大的亮色,当是他与一代战将王近山的传奇经历。

 

    电视剧《亮剑》让李云龙这个名字家喻户晓,而李云龙的原型之一就是王近山。从1933年起,作为王近山的警卫员,韩老与“李云龙”朝夕相处5年之久。“我4次救过王近山的命。”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后,令红四军、红三十军等向梓潼与江油展开猛烈进攻,这一攻势直接威胁成都,国民党28军军长邓锡侯率18个团增援。由于枪少人少,有一次,敌人突破了我军防线,当时,我军其他部队都已撤离,唯独王近山死活不肯走,竟坐在阵地上哭了起来。“说出来可能好多人不相信,王近山这个人啊,打起仗来不要命,可一旦打了败仗,他就会赖在阵地上不走,甚至有时候还要哭鼻子。”回忆起当年的老首长,韩老冷不丁地曝出这个鲜为人知的细节。

 

    当时敌军的合围已迫在眉睫,韩先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与司号长一道,抓起王近山飞也似地冲了出来。虽然大家成功突围,但韩先良的腰却中弹了。

 

    1935年8月17日,红军从毛儿盖开始越过草地。过草地前必须准备足够的干粮,这时,却有战士把韩先良他们的干粮拿走了。大家实在没有办法,就把韩先良骑的牲口杀了,煮肉当干粮给王近山吃,由于煮得半生不熟,大家把嘴巴都吃肿了。

 

    “还有两次都是陪着王近山去前线阵地观察敌情,却遭遇到了敌人的袭击。”韩先良拿着手枪一边开火一边掩护,王近山终于平安撤离。“有一次我的腿上挨了一枪,要不是跑得快,差点当了俘虏。”

 

    “王近山也两次救过我的命。”有一次韩先良受伤了,王近山把自己骑的骡子让给他骑,而他骑韩的马,骡子有劲,走山路比较稳当,不会把伤口颠破。还有一次,韩先良的腿被子弹打伤了,走不了路,王近山就叫人用担架抬着他行军半个月。“要不是他的决定,我可能也会像大多数伤病员那样,按规定寄养在老百姓家里,以后能不能赶上队伍,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就很难说了。”回想与王近山那过命的交情,韩老唏嘘不已。

 

    从不懂“隐蔽”的放牛娃,到我军第一高级步校训练部长

 

    1929年4月,正是鄂豫皖根据地发展壮大之时,韩先良参军入伍了,成为红四军第10师28团交通队的一名战士。“那时候年轻,也不懂得什么叫革命,但参军可以打富人救穷人,我就报名了。”他笑着说。

 

    “一辈子打了很多仗,参军第三天就打仗。”放牛娃出身的韩先良,刚开始当兵时,啥也不懂。第一次打仗时,面对敌人的进攻,班长朝他大喊:“隐蔽!”他仍然傻傻地站着,班长急得抓着他的脑袋往下按,当他全身被按着贴在地上时,才恍然大悟:“这哪叫隐蔽,这叫趴着!”

 

    “不过仗打多了,就什么都懂了,军事知识多了,也懂得战略战术的运用了。”韩老说,后来他们在与日本人的交战中,就几次采取远距离奔袭战术,一晚上跑几十上百里地,趁敌人丧失警惕的时候,伏击他们的运输队,缴获枪支弹药。“逢年过节,还可以缴获到敌人的过年物资,用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过许多重要战役。”说话间,韩老拿出一张《南阳大会战》影碟给我们看,“几年前,《南阳大会战》编剧乔中华来长沙,送了这张碟给我,还让扮演我的姓杜的演员跟我通了话。南阳给我的印象很深,我在南阳呆的时间长,仗打得也多。”

 

    这打得多的仗,说的就是南阳大会战,前前后后打了30天。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开始战略大反攻,为打开豫西南的大门户,名将陈赓受命,于10月打响了解放南阳的传奇战役。当时蒋介石极其重视南阳,派出心腹王凌云驻防,敌我双方实力相当。经过30天的浴血奋战,我军终于解放南阳。那时,韩先良正是陈赓大将麾下的4纵队13旅39团团长,特别勇敢,特别能打仗,那个猛劲,颇有王近山的影子。

 

    “陈赓将军那次表扬我,说我打起仗来名不虚传,此前在消灭胡宗南第一旅时,他也表扬过我。”1946年9月下旬,陈赓发动“临浮战役”,当时担任4纵队13旅39团副团长的韩先良参加了战斗。临浮战役歼灭国民党嫡系胡宗南精锐部队整编第1军第1师第1旅,这支全副美械装备,训练有素的“天下第1旅”从此不复存在。

 

    “当兵前对军事知识一无所知,文化也不高,现在能读书看报,都是后来学的文化。那时每个连队都配有文化教员,作为年轻人,学习热情高,学得也快。”上马杀敌,下马练字。韩先良一有空闲,就经常找一根木棍在地上学写字,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解放后,他又来到云南军区速成中学和位于南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进行长达4年的系统学习。

 

    韩先良学得很刻苦,因成绩优异,毕业后来到甘肃天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高级步兵学校训练部部长。

 

    子女6个都是军人

 

    “这是我一家人的照片。我有子女6个,都是军人,都是共产党员。”韩老找来一张张照片给我们看,也看得出他对儿女们成长的满意,“这是我爱人。我们结婚,是当时山西阳城县县委书记李文斌做的媒,他的女儿后来成了我的大儿媳。”他指着一张四代同堂的照片,那个抱着孙儿跟他一起坐在中间的长者,就是韩老的老伴李改香,今年90岁了,是位抗战干部。

 

    1946年6月,已是副团长的韩先良与在山西绛县做政治工作的李改香见面了,互相有了好感,后来通了两封信,决定组建家庭。李改香骑了3天马赶到韩先良部队所在地,这一次,是两个人第二次见面,他们在战友的张罗下举行了婚礼。由于有作战任务,第二天,韩先良就与新婚妻子匆匆别过,上了战场。“再见面时,已是战斗结束三天后,她的假期也结束了。”

 

    两人相濡以沫,走过银婚、金婚、钻石婚,感情一直很好。“2006年,是我们结婚60周年纪念,我们还一起去照了套婚纱照。”李改香老人的心脏不大好,如今住在163医院休养,由女儿韩筱宁照顾。

 

    “2003年以前,爸爸的身体还不错,能挑大粪桶给菜地浇水、施肥,能爬上橘子树修枝剪叶。”韩筱宁说在东湖干休所他父亲住的院子前,有一片菜地和橘林,都是父亲挥汗劳动的成果,可惜后来摔了一跤,腿脚就不灵便了,身体比原来差了一些。

 

    “爸爸还是希望我们子承父业吧,我们在他的影响下,也都自愿参军入伍。只有最小的妹妹是公安,算得上半个军人。”一直忙于照顾母亲,韩筱宁只能中午抽空与记者聊几句。“他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经常写信提醒我们,要积极向组织靠拢。但他很低调,我们若想沾点他的光,没门。”韩筱宁说她的五弟,在国防科大也是快退休的正师级干部了,直到今年父亲百岁寿诞,弟弟请了一些单位的同事,大家才知道他父亲是位老红军。而韩筱宁从广西当兵复员后,先是分在外地工作,为了方便照顾父母,她自己费了些周折,才调回长沙电子仪器二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韩先良曾4救“李云龙”  李云龙  李云龙词条  韩先  韩先词条  
先辈

 刘伯承巧设“口袋阵”

      1947年10月下旬,刘伯承司令员巧用蕲春县高山铺以东峡谷地形,伏歼敌军1.2万余人,取得进入大别山后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实现了毛...(展开)

先辈

 贺锦斋诗词中的赤胆忠心

贺锦斋是湘鄂边红军创建人之一,本名贺文绣,湖南省桑植县人。由于父亲是个喜作诗词的秀才,而桑植又是著名的民歌之乡,聪慧的贺锦斋从小耳濡目染,擅诗词、爱民歌。191...(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