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辽宁省铁岭地(市)委历任领导干部中,最著名的当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央组织部原副部长曾志。
作为最早的红军女战士之一,曾志与贺子珍、伍若兰并称“井冈山三朵花”。鲜为人知的是,曾志还是中共铁岭地委党校的创始人、是铁岭地委党校的第一任校长。
曾志(1911—1998),女,原名曾昭学,湖南省宜章县人。1911年4月4日出生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1923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6年8月考入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并且改名曾志。1926年 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铁岭,曾经是曾志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战斗过的地方。1945年12月至1947年9月,曾志在铁岭地区先后担任中共辽西(辽吉)一地委组织部部长、辽吉一地委党校第一任校长、辽吉一地委路西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务。
1945年11月25日,中共辽宁省工作委员会分两路由沈阳撤出,其中一路由陶铸率领撤往中长铁路以西的新民,在法库县城成立中共辽西省委,陶铸任省委书记。1945年12月初,中共辽西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辽西第一地方委员会,撤销铁岭中心县委(即铁岭地委),其所辖的各县并入辽西一地委,任命中共沈阳市委书记孔原兼任辽西一地委书记、铁西区区委书记曾志任地委组织部部长,管辖铁岭、开原、沈北、法库、康平并统一指导沈阳市的工作。曾志负责主持地委机关的日常事务工作,始终坚持战斗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先后转战铁岭、法库、康平等地,领导和参与中共辽西(吉)一地委的建党建政、建立地方武装、建立第一道防线、创办地委机关刊物《工作往来》的工作。
1946年4月,由于国民党军队不断向北进攻,中共辽西(后改辽吉、辽北)省委书记陶铸带领机关由法库撤往郑家屯;曾志告别了丈夫陶铸,留在了斗争的前沿地区,随一地委机关由法库撤到了康平,开展了发动群众、进行反奸清算、减租减息、分开拓地、剿匪反霸、创办地委党校等一系列工作。1946年6月,中共辽吉一地委党校在康平县成立,校长由辽吉一地委组织部部长曾志兼任,副校长高民;同时举办了第一期干部学习班,共有学员200多人,学习时间为一个月,直至1946年8月24日从康平县城撤出。在曾志等人的领导下,辽北人民积极投身于解放战争的洪流之中,为辽宁和东北的解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1985年10月开始,在原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的提议和领导下,中共铁岭市委开始征集整理辽吉一地委的史料。在北京万寿路的中组部干部住宅楼内,曾志在家中接受了笔者的访谈,曾志用半天的时间回忆了当年的历史,由笔者整理出曾志解放战争时期在铁岭的第一篇回忆录。曾志从此与笔者书信、电话往来不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7年9月10日至14日,铁岭市委、市政府、军分区联合召开“解放战争时期中共辽吉一地委老干部座谈会”,审定辽吉一地委时期的活动史料。曾志主持了座谈会,并作了中心发言。她手拿《毛泽东选集》合订本,逐字逐句地读着《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介绍辽吉一地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指示的所作所为,充分肯定了解放战争时期辽吉一地委坚持战斗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的重要作用和建立第一道防线的重要意义,而且在会议期间接受了《铁岭日报》记者的专访。曾志还在笔者的笔记本上签名留念,写上“奋斗”两个大字。9月15日至16日,曾志在铁岭市委书记徐文才、市政协主席陈福隆陪同下到40年前工作过的法库、康平等地参观访问,看望干部群众,祭扫了康平县“辽吉一分区烈士陵园”,勉励大家要发扬革命传统,迈开改革新步伐,把革命老区建设好。临行前,她婉言谢绝了群众送来的小米、大豆、高梁米等土特产品(总计15斤),更给当地的干部群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88年6月,曾志在北京辽宁饭店主持了辽吉一地委史料终审会,并赠送给我一册精装本《陶铸文集》及一套两枚纪念陶铸诞辰80周年的邮票,还在书的扉页上为我亲笔签名留念;1997年1月24日,笔者惦念曾志老人家的病情,托人捎去了记叙陶铸夫妇在铁岭活动情况的著作《辽北古今纵横》、并写了慰问信,曾志老人家捎口信对我表示感谢,鼓励我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并且将陶斯亮大姐签名的《曾志的故事》一书回赠给我。1998年4月,曾志老人家派程沛森来铁岭找到我,让我对《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中有关铁岭的部分进行核实、补充、订正;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用两整天的时间阅改了有关铁岭的部分。1998年6月21日21时39分,曾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在曾志逝世后的一个月,《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上下册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她在辽吉一地委时期的活动占有较大的篇幅。根据曾志老人家生前的委托,有关人士给我捎来了一套她的回忆录,遗憾的是老人家再也不能给我签名留念了。该书后来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2011年3月,在曾志老人家百年诞辰之际,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并更名为《百战归来认此身——曾志回忆录》。
(本文摘自《铁岭党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