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强调:“个体和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拾遗补缺”和中期的“有益补充”,到现在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不足1%的市场份额到今天半壁江山的的显赫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沧桑。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非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它是发展生产力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十多年的风雨沧桑
二十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一个曲折却又快速的发展过程,简言之,就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经历了萌芽起步靠胆子、徘徊停滞靠路子、较快发展靠票子和突飞猛进靠脑子四个阶段。
萌芽起步靠胆子。改革开放初期,也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先驱者,起初是进不了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内企事业单位的城镇个体户和农村专业户,这些没有社会保障的人却在求生中踏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有了八十年代第一批个体等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据有关档案资料显示,1980年漳平的非公有制经济为264个,从业人数为545人,注册资金为37.42万元,实现营业额为76.82万元,工业总产值为1.022万元。随着第一批致富者的出现,八十年代初,“下海”一词又诞生了,一部分有养尊处优体制的人,放弃“铁饭碗”加入了淘金者的队列,用渊博的学识和超人的胆量开始创业,并有了一定的成就,无形中成了新的企业制度的探索者,因此,也就有了1988年国家对《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的颁布和在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的条款,形成非公有制经济的第一次飞跃。
徘徊停滞靠路子。非公有制经济刚刚名正言顺地进入到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中来,1989年的一场政治风波又引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一次大地震。新华社编发的《万润南搬起“石头”要砸谁》这篇通讯稿,在揭露了四通集团原总裁万润南因卷入政治风波逃亡国外后,推断:个体和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根源。引发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出现用“左”的眼光去看待非公有制经济,导致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了诚惶诚恐,得过且过,不敢上规模上档次的低潮徘徊阶段,这个时候非常需要有一条正确的路子,出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
较快发展靠票子。非公有制经济正是处在这种惊悸不安,畏首畏尾的情况下,邓小平于1992年进行了南巡讲话,使压抑已久的非公有制经济又释放出更多的热情,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出现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第二次飞跃。这个时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是喜人的,1995年漳平市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从业人数、注册资金、实现营业额、工业总产值分别是1980年的29.19倍、25.23倍、198.05倍、623.5倍、6088.1倍。一批有经济实力的非公企业每年以几倍几十倍的速度成长,从中诞生一些非公骨干企业,漳平的木村林产有限公司就在这个时期成长壮大起来,现在是漳平地方企业创汇最多、效益最好、年产值达3500万元,年安排下岗职工上百人,产品直接销往欧美等10多个国家的非公骨干企业。
突飞猛进靠脑子。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修正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分”的差别正逐渐淡化,这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给非公企业一个多边的、稳定的、可预见的公平竞争环境,西部大开发也孕育了巨大市场,为非公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舞台和广阔的天地,而非公企业老板更是不负众望,他们已经抓住这个机遇,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就说漳平这个小地方,2005年底,非公有制经济总数有10179家,从业人数为36850人,注册资金达23023万元,实现营业额为397330万元,工业总产值为151662万元。在税收方面,2004年度总纳税为12587万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有11421万元,占总数的90.74%,这一时期还有许多非公企业每年以几十倍上百倍的速度增长。这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无疑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增长过程的制约因素
然而,非公有制经济在这“风景”的背后,也有其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尤其是在以市场经济为总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和各项政策逐步完善以及WTO打开国门跨国公司大量进入的情况下,仍然有其难点或制约因素。
1、市场机制方面。从总体看,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所有的产品几乎是供大于求,每当走进超级市场,第一个感觉是什么都不缺,这种相对的供大于求格局,是非公企业同样出现投资的项目难找,特别是多年来,非公有制经济是属于没有主管部门的经济类型,统战部门也只是支持,协助工商联做思想政治和培养积极分子工作,对他们进行爱国、敬业、守法和做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教育,但其市场协调和经营管理工作却涉及许多部门,如工商、税务、城建、卫生、防疫、环保、烟草等近20个部门都有办证和行使管理的职能,造成政出多门,名为都管实际上都不管,或以费代管,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经营模式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乃至迅速发展的时期,由于特定环境,通常是以“封闭式”的经营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家族化”(包括老乡、老朋友、老同学的“三老”人员)经营方式组合起来的,相互之间有“利益共享、风险共当”,是很有“风雨同舟”的架势,在一定的时间内乃至非公有制经济较快发展时期,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对非公企业原始资金的积累有着无可非议的作用,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工作协调也有很大的益处,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内地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封闭式”的经营模式有90%以上,这种“封闭式”的经营模式,随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完成了从“输血型”转为“造血型”的经济过渡,步入经济全球化,走近微利时代的今天,那种“自家的事情自家干,自己的财务自己算”的经营模式是再也行不通了,反而变成了可怕的负担,造成企业内部混乱,管理上不了水平,上不了档次,职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企业效益不佳等现象。
3、资金贷款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购买能力已从低档进入中高档。这就需要上规模、上档次、增加投入,扩大经营,还要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在竞争中发展,适应微利时代的要求,但非公企业的资金有限,需要通过融资贷款来加以解决,而银行贷款在信用机制方面,又有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小型企业没有可担保的实物,到时候人跑了,银行到哪里去要钱呢?所以,银行对贷款是严格又严格,控制再控制,加上银行信贷规模受到限制,信贷资金主要用于骨干工商企业及重点工程,想多挤资金支持非公企业的发展是有难度的。
4、发展环境方面。在硬环境上,突出存在的问题是用地,普遍反映用地的价格偏高,而且手续繁琐,现行土地审批高度集中于省级政府,用地的手续一般要经过县、市、省三级批转,手续繁琐,程序复杂。资源管理方面也没有规范,如矿产、水资源等,有“县官不如现管”的现象,制约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外地资金的引进。在软环境上,也有诸多的问题,主要是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还不到位,一些审批的前置条件还较多,有的审批项目甚至互为前置条件,办理起来手续繁琐,特别是“三乱”问题依然存在,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反映,上至有关部门,下至街道、社区,从有关活动的赞助到扶贫助困等公益事业的捐款,最先找的是非公企业,捐赠较多也是非公企业。一些部门和单位还利用企业年检等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搭车收费或订报订刊。这些无序的捐资赞助活动,非公企业欲拒不能,只得疲于应付,这不仅影响了非公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给企业增加了一定的负担,造成企业费用负担过重,很难经营。
5、业主素质方面。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相当一部份来自农村的富余人员和社会的闲散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文化素质较低,他们很少看书学习,不注意市场动态和进行社会调查,使许多非公企业老板对市场的变化不知如何是好,缺乏应变能力和措施,没有相应的管理水平,同时缺少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从而限制非公企业扩大再生产。在行业选择上也是盲目地随大流,导致局部地区行业竞争加剧,造成生产经营不景气,如一些地区一哄而上形成的发廊多、饮食店多、服装店多、手机店多等现象,出现不正当的竞争,使一些业主经营萧条,甚至倒闭,造成劳命伤财。因此,非公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心态不健康已成为阻碍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促进发展的相应措施
如何克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难点,逐步消除其制约因素,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而快速的发展,达到提升壮大县域经济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着力于帮助引导,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深认识,完善法规,要让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章可循。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视,先后多次制定了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提出了“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参照上级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出符合当地需要,可操作性强,能加快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诸如细化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管理的若干规定》,提到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使执法人员在管理中有章可循,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经营中有据可依,以利于把非公有制经济引入健康的轨道,达到提升壮大县域经济的目的。 (二)开展咨询,做好优选,要给非公有制济经的发展出谋献策。现阶段,一些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在经营结构上仍存在着“传统项目多,新兴项目少;一般项目多,加工项目少;第三产业多,基础产业少;小本企业多,龙头企业少;粗放经营多,集约经营少”的严重失调现象,特别是在经营模式上以“家族化”的组合方式依然存在,导致一些非公企业成长率低,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效益不佳,发展前景堪忧。因此,有关部门,尤其是统战部门要做好对非公企业在选准项目和管理方式、方法上的帮助引导,逐步改变“非嫡系不用”的“封闭式”经营模式,使非公企业能掌握信息、注重人才,步入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促进产品结构和经营项目的合理调整,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出谋献策。
(三)优化环境,增加服务,要给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雪中送炭。改革开放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从整体上看还不够宽松,应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的要求,在政策上进一步放活,管理上宽严结合,特别要抓好政府职能转变,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组建诸如“行政服务中心”、“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机制,开展“我为非公经济做什么”、“奉献在岗位,服务创一流”等活动,以优质的服务提升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要注意发展贷款担保体系,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要放活融资政策,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金融部门要把信贷投入工作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要尽可能多挤出资金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四)规范行为,帮助引导,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有关部门要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之间,在规范和结构上予以正确引导,积极宣传科学的消费知识,把握好增加生活消费的力度,帮助他们理顺生活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关系,克服短期行为,着眼于长远打算,把大部分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科技创新上要重点帮助非公企业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和合作,不断开发具有科技含量的新产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传统产业,实施名牌战略,着力培植一批知名度高,附加值大的优势产品。在制度创新上引导非公企业实行产权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迈进,实行一定范围的改组、改造,走产权多元化道路,要通过不断引进资金、人才和技术革新,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五)采取措施,保护权益,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排忧解难。政府要制定和不断完善各项相关政策,有关部门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既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对他们进行爱国、敬业、守法和法制、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经商、守法经营”活动,做到义利兼顾,德行并重,争当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坚决制止和依法处理偷漏税收、暴力抗税以及搞假冒伪劣、抗蒙拐骗,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又要切实维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维护他们的生产经营权,坚持治理“三乱”,要形成对“三乱”现象的长效整治机制,并在法律咨询、人身、财产等方面提供服务和保障,解除他们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六)完善体系,强化导向,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铺路搭桥。有关的职能部门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培养市场体系结合起来,抓好配套建设,完善市场体系,要在新建社区和旧城改造过程中,规划集贸市场和个体摊群(点),安排好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网点,注重专业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的建设;要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提升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是新经济增长点的希望所在,营造“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氛围和“爱商、经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开展亲商、亲企、亲纳税人的“三亲”活动,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力量建市场的积极性,鼓励单位、个人集资办各类市场,扩大城乡市场规模,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和必要的铺路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