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川陕苏区的历史,许多老红军都要提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张琴秋。在川陕苏区的土地上,张琴秋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张琴秋是1924年入党的老党员,在新中国成立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她勇于坚持真理、智勇双全的故事在许多红四方面军老红军的口中都能说出一些。
1932年12月上旬,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与曾中生、余笃三、邝继勋等人,针对部队对高级领导层的不满情绪,促使张国焘召开了部分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小河口会议。在会上,张琴秋对张国焘错误的军事指挥和家长制领导作风进行了尖锐批评,其他与会人员也对张国焘进行了批评。这次会议迫使张国焘不得不收敛家长制领导作风,并促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略部署。
红四方面军挺进川北后的一个多月,巴中周边的一大片地区相继解放,张琴秋调任红江县(今通江县涪阳坝)代理县委书记,并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她领导的红江县,各项工作都名列苏区前茅,被省苏区评为模范县。她亲自创办的川陕苏区第一张报纸《川北穷人》后改为省委机关报。
在反“三路围攻”期间,张琴秋率红江县500多名妇女独立营战士护送300余名伤员到泥溪场总医院,途中被一团敌军包围起来。在缺乏弹药的紧急时刻,她带领赤卫队员们高声宣传红军的政治主张,这一攻心战术使一团敌军不攻自破,纷纷投向红军。张琴秋“口号喊垮一团兵”的故事至今还在大巴山区流传。
1933年夏,张国焘借着“肃反”,报复小河口会议上给他提意见的干部,张琴秋也被要求揭发余笃三、邝继勋等人所谓的“右派”活动。张琴秋不肯,遂被免去一切职务下放去扫厕所。
直到1933年底,张琴秋才恢复工作,任红四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她率领医护人员,在设备简陋、医药奇缺、粮食匮乏的困境中,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
1934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南江县建立起由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接领导的妇女独立团,共1000余人,张琴秋任政委。后来迁到巴中时改称妇女独立第一团,由张琴秋任团长兼政治委员。
1935年初,红四方面军奉命撤离川陕苏区,张琴秋也离开了同舟共济的大巴山人民。但她一直思念着大巴山。1968年,张琴秋在弥留之际,悄悄将自己的照片寄给当年与她一起出生入死的巴中市桑玉珍同志。现在,这张照片陈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