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红色旅游离不开讲革命故事,如果有人请我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我每请必去!”说这话的人叫秦光,家住石家庄,是一位88岁的老红军、老干部,先后受到过毛泽东、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83年,他从河北省储备局局长岗位上离休后,一直任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常年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部队、学校等地讲革命故事,被誉为“老红军故事大王”。
“就是豁出我这条老命也值”
秦老有一个心愿:让后代了解过去的革命传统。“今天的青少年,生活太优裕,需要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显得颇为忧虑,又动情地说,“就是豁出我这条老命也值!”20多年来,秦老充分发挥自己是老红军、老八路的优势,经常深入基层告讲报告、讲故事达300多场,至今还担任着19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职务。有一次,一位小学生问他红军到底啥样子。这么个问题可没让他少费脑筋,有时晚上睡不着就想怎么满足孩子的要求,半夜里就跟老伴叨念起了这事儿。想来想去,他决定做一身红军军服。接下来,买布料、找裁缝、盯着做,一番折腾,军服真的做成了。就这样,他戴上八角军帽,穿着朴素军装,坐在了孩子们的中间。孩子们看着敬爱的红军爷爷,听得更认真、更投入了。为引导教育孩子们,秦老还佩戴着红领巾和孩子们一起升国旗,行队礼,表情庄重地宣誓:“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建设了不起的中国。”
战争年代紧握枪杆子,和平时期痴迷笔杆子
就在秦老柱着拐杖四处奔波的同时,他仍感到有一丝遗憾。“尽管我不停地讲,可听报告的人数毕竟很有限。这就不如把这一切都写下来,这样范围更广泛,作用更持久。”说干就干,秦老那在战争年代握着枪杆子杀敌的手,在和平时期又迷上了笔杆子,直至记者登门拜访之际,他还在奋笔疾书,忙于写作。秦老没有多少文化,小时候只念过两年私塾。但是他认为,只要下决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多年来,他不顾年迈体衰,冒着酷暑严寒,跑遍了14个省的21个市县,访问了30多位老战友,核对时间、地名、数字,几经周折,终于换来了《银松传奇》、《天台奇松》等百万字的书出版,并在河北、安徽、湖北等省市发行,受到普遍欢迎。后经媒介,这些书籍还跨出国门流传到了日本、荷兰。采访时,秦老递给记者一封读者来信,里面有这样一段话:“金银松成长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我的心,他遇到困难了我着急,他负伤了我难过,他胜利了我骄傲。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答案就在他的身上,金银松们才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才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朽的脊梁!”
做着“赔本买卖”,他却乐此不疲
“别人出书赚钱,可他却赔钱,赔了还整天乐呵呵地。”他的老伴、老干部王兆芬说。原来,秦老的这些书可读性很强,一到各中小学校,学生们十分喜爱,争相购阅。有的学校没有买到书,就找到秦光和他的亲属解决。这种渴望得到精神食粮的心情,使秦老深受感动。于是,他多次从出版社自费购买这些书籍,一部分向社会捐赠,一部分低价卖给学生们。最多的一次是出资一万余元购书14000册,其中近一半以各种形式向外捐赠了出去。就这样,秦老赔了一大笔钱,但他却笑着说:“能为孩子们做一点实事,心中感到非常慰藉,赔点钱不算什么。”最近,秦老经过一番思考,做出了一个更令人敬佩的举动--将著作版权无偿捐献给社会。“我是穷苦人家出身,12岁参加红军,经历过无数次战斗,身上留下了9处伤疤,腰里至今残留着十几块弹片,这都是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嘛。”因此,秦老多次向灾区、贫困户主动捐款。说话间,秦老从柜子里拿出一堆红本子,打开后发现里面确有不少捐款收据。他的老伴说:“现在我们想买房子还凑不够钱,但想想别人有困难,就先帮助别人吧。”临别之际,记者注意到墙上挂的一幅“红烛图”,只见烛泪淌满了红彤彤的烛身,火苗仿佛活了一般,跃动着向上飞腾而去。